笔者接触过很多类似于“作坊”的一些客户,因为其独特的产品和在区域内拥有一定特色的运作方式,逐渐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存活了下来,并且拥有较好的客户和较为稳定的订单。

但是,这些小企业,为了摆脱“作坊”的标签,特别是为了满足体量要大自己几倍或者几十倍的客户的质量要求,会想尽办法提升自己的企业文化、形象、产品质量、服务等。

所以会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厂房的改造和设备的采购,争取用土建和设备来弥补形象和产品质量控制不足的短板。

但是,普遍的现象是,经过一系列改造和设备采购后,加工过程依然混乱,产品质量依然频频出现客诉。看着满满的先进设备,总感觉一手“好牌”打烂了。

于是,很多企业老板或管理者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管理。管理也是企业运营的“软件”,硬件再好,没有软件的加持,本身就是缺项的。

随着过去几十年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了生产基础,很多企业的市场开拓要容易得多,将赚得的利益投入到研发和设备采购中,然后继续进行市场开拓。

但这些企业往往忘记的是,底下的管理运营水平已经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现如今,开始“拼刺刀”的年代,发现“丹田缺力”,使不上劲,已经不是用钱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那么,开始寻找,什么可以拯救“软实力”呢?

很多企业家开始频繁的参加培训,终于发现了“精益生产”或“精益管理”,如获至宝。以降本增效为目的生产运营手段,并且含有大量工具,不都是现在需要的吗?那么好,就是它了!

在似乎找到“出路”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兴奋冲昏头脑。一定要评估自己企业现在的水平是怎样的。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拥有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的流水线,数字化的软件加持,是一个很好的运营平台,只要上了相应的精益管理工具,就可以一招见效,立刻扭转乾坤。

其实不然,往往看似完备的平台,后面却是“0基础”的管理运营水平。比如会议怎么开?计划怎么下?战略怎么拆解?汇报怎么做?人员怎么协调?如何做到各尽其职?考核怎么评价?等等。

看似不重要的事情,往往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是连锁浪费。而这些每天都在发生的浪费,都会被表面的“自动化”、“数字化”所掩盖,最终就会病入膏肓。

要认真评估,深刻了解自己的“0基础”水平。通过现象看本质。

这里指的是通过现象看,无论是一个基层管理者的指令,还是现场操作的习惯,都是实实在在、现地现物的现象,要通过这些现象去找寻发生这些看似别扭的现象的原因。

千万不要“通过经验判断本质”,经验是我们长期处在一个环境下塑造出来的一种习惯,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的,特别容易误导我们找寻错误的本质。而通过现象找到本质,是从现实发生的事件上找到发生的根因。

要摒弃“哪里漏了堵哪里”的管理方式,要舍得“容忍”一些坏现象的发生,从而真正找到原因,从根上解决问题。一件一件地去解决,这是精益管理最根本的逻辑。

比如,产品发生质量问题导致了客诉,每一次都在处理客诉问题,但从来没思考过为什么会有重复的问题发生,那么问题的本质并不是质量检查的问题,而是质量管理和质量策划的问题。

总之,评估自己的“0基础”,接受自己的“0基础”,从现象出发找到本质问题,一个一个地去解决本质问题。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企业运营管理提升的方法之一。

回馈活动:4+1企业年度组织赋能系列大课《MBTI业绩增长模式》实战特训营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