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喜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的中日友好医院手术麻醉科,再一次感受到了女性力量带来的职业荣光。这是一支女性成员超过80%的团队。两年前,科主任赵晶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时,这支“娘子军”顶了大半边天的团队也曾这般振奋过。
手术麻醉团队由麻醉医生和护理团队组成,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保障、协助手术的顺利开展。在中日友好医院,该团队每年需要保障完成各类手术7万余例,平均每天200余例。但是,由于和患者交流与接触主要都在手术期间,这支队伍的“存在感”似乎一直都比较弱。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对麻醉医生的认识停留在“打一针解除痛苦”的阶段。其实,除此以外,手术麻醉团队还要在手术和麻醉恢复期对患者的重要生命功能变化进行监测、诊断和治疗,确保患者安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赵晶不仅肩负着科室管理和发展的重担,还深耕在临床一线,尤其是脏器移植麻醉事业。在同事看来,她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对待所有工作、所有患者。女性管理者的温柔和细致,让手术麻醉科这个大集体更具力量也更具温情。在她的要求和带动下,大家对于麻醉术前评估、麻醉方案制订以及麻醉实施等都精益求精。
近年来,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团队跻身世界前列,这离不开手术麻醉团队的重要贡献。用该院院长周军的话说,高水平的麻醉管理是器官移植获得成功最关键的步骤之一。以肺移植为例,患者术中要经历一系列高危操作,很容易加重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等。同时,限制性液体管理与血容量不足的矛盾、减少异体血输注与供肺保护的矛盾等也处处存在。这要求麻醉团队必须时时密切监测,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并有效救治。
去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成功开展了首例心脏移植手术。麻醉医生王莉芳回忆,患者不但处于心衰终末期,同时还合并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等疾病,大大增加了麻醉液体管理以及循环支持难度。为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麻醉科术前制订了危机管理预案,拟定术中心跳骤停、急性心衰、大出血等抢救预案,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尽管术中历经血压波动、出血等事件,但是通过优化液体管理、精确循环支持等,整个过程有惊无险。那时,王莉芳刚刚休完产假返回工作岗位,她和手术医生、护理团队一起,足足连续工作了23个小时。
新冠疫情期间,巾帼英雄们踊跃支援抗疫。9名护理骨干驰援武汉,363人次参与社区核酸采集和疫苗接种,多名医护人员投入冬奥会医疗保障、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工作……麻醉医生李萌回忆,2022年年底那段时间,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呼吸衰竭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麻醉科每天都会接到十几次插管呼叫。“每天都有六七位医生和多位护士出现高热症状。”李萌说,为了不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影响工作,每个人都会克服行动的不便严格防护,已经感染的同事症状稍有好转便迅速返岗,大家全力保障了手术安全。
团队把患者的健康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也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党建、团建工作中。手术麻醉科护士长兼手术室护士长张颖告诉记者,为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手术麻醉科党支部连续多年开展患者和家属“走进手术室”活动。活动期间,医务人员同他们面对面交流沟通,引导他们感受安全的手术环境,了解周密的手术方案,认识精密的手术和监控仪器……不知不觉中,患者的恐惧情绪逐渐消散,内心慢慢被“生命可以托付”的安全感填满。
患者术前等待时也是容易引发心理焦虑的阶段,而每天首台手术的患者往往因为是第一台会更加紧张。为此,手术麻醉科自2016年起便开设“青春奉献岗”,该岗位人员每天早晨要提前1小时到达病房或手术室与患者充分交流,解答疑问、了解需求,极大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科室成员自愿报名、轮班值岗,至今已经坚持了7年。将患者至上的医者初心化为温暖患者的点滴行动,手术麻醉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优秀基层党组织”。
文:健康报记者 高艳坤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5DJWOFXK】获取授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