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中国,不论是60后还是90后,都会说出这样的话——那就是小时候的时候,钱可真值钱,而现在,钱似乎“毛”了。
这个“毛”是土话,学名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由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通货膨胀是深感不满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意味着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积攒的钱财,都在无形中,被通胀吞噬了。
不过,通胀也算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必然,如今倒是没有丝毫办法能够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只能尽量减少罢了。
1、通胀的来历
在中世纪,如果官府不胡闹的话,通货膨胀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中世纪时代的世界各国,都是推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下,人们对于货币的要求也并不充足。
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进入萌芽状态。
而商人和最早的资本家,在生产经营的时候往往需要热钱的辅助,而这种辅助催生了原始的金融业。
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金融更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企业扩大生产、资金周转,都需要金融加以支持,而金融机构在银根吃紧的状态下,能做的就是通过增加发钞来刺激经济解决眼下的问题。
就这样,通胀诞生了。
2、通胀的可怕性
事实上,通胀分为两种。
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其实基本上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不大。毕竟一个人只要不断的劳动并且通过银行的利息补贴,那么他的钱财在通货膨胀下,虽然损失还是会有,但毕竟不大。
让人感到可怕的是恶性通胀。
所谓的恶性通胀,可以理解成在一年的时间里,物价涨了一倍甚至更多。而这种恶性通胀,往往是在经济崩溃的基础上发生的。
当然,有时候,当局的治理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恶性通胀——比如历史上,土耳其和俄罗斯,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甚至土耳其曾经要求新旧货币的兑换比例为1:1000.这就说明了土耳其累计出现过千倍通胀。
3、通胀的必要性
不过,正常的通胀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和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是通货紧缩。所谓通货紧缩,可以简单理解成物价越来越便宜。
很多人对于这个现象会感到十分欣慰。但是,短期的通货紧缩确实会给人民带来福利,但是如果长期出现通货紧缩,意味着经济出现大萧条,紧接着通货紧缩来临的,很可能是经济的一轮大萧条。
当然,通胀为0也并不好。
——比如在计划经济年代,通货膨胀几乎不存在,所谓物价几十年都没变化。但是,这种情况下,意味着经济也会出现严重停滞的状态。
通货膨胀的无法计算
三十年前,既1990年和2020年的物价对比,那时候的10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这笔账其实没法精确计算。
1、简单计算法
有人认为,M2的增速,可以用来衡量这三十年来的物价对比。
因此经过一番计算,可以得出结论——1990年的10元钱,可以折算为2020年的1500块开外(当然,如果按照1988年的10元来算,可以算出为1650元左右,因为80年代最后两年,国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通胀)。
不过,这个计算模式其实是似是而非的计算,事实上我们并非能够如此计算的。
2、暴涨的物价
从1990年算起,到2020年,这三十年来,很多东西物价确实有了惊人的飞涨——比如说房地产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1990年的上海,有位电焊工,一个月的月薪为80块,这个电焊工前辈勇气可嘉,在当时贷款买了一套上海的房子。月供是每个月60块,需要30年还清。
在当时,很多人对这个电焊工的前途不看好,因为如此大的债务,让他足够无法呼吸。
不过,大约在2009年,上海的房子,稀松平常的一套就要一百多万。而现如今,上海的房子,均价就要十二万。
因此如果按照房产价格的增速来计算1990年的10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的话,只怕计算结果连2000都未必能挡住。
3、明涨实降的物价
其实在这三十年来,生活中大多数商品,本质上都是明涨实降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80年代末,大米大约几角钱一斤,书店的图书大约一块多一本。物价确实很低,很让人感到向往。
但是,物价的高低,其实要和收入相比。
在80年代末,国企的工人,月薪大约五十块左右(工业企业高一些,可能到八十块,而商业企业低一些,有的只有四十块,取中位数,五十块)。
而如果按照工资和物价的比例的话,日薪两块不到的情况下,一本书就要半天的收入,这物价比例确实不低。
相反,虽然现在图书看起来很贵,但打工族日薪折算往往200块左右,按照这个比例来说,图书价格其实下降了(粮食价格也是如此)。
此外,还有的商品,价格始终没变。比如自行车。
80年代的时候,一辆普通的自行车要将近200块,现在也差不多,但是,这30年代,物价相差太多。
因此,1990年的10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这是一笔什么时候都无法计算的糊涂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