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等级保护对象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安全保护等级共分五级:
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一旦受到破坏会对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一般网络。
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一旦受到破坏会对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危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的一般网络。
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一旦受到破坏会对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会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的重要网络。
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一旦受到破坏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危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特别重要网络。
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一旦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极其重要网络。
等级保护工作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等级保护工作总共分五个阶段,分别为:1)定级。2)备案。3)安全建设整改。4)等级测评。5)监督检查。
等级保护≠定级备案
等级保护≠等级测评
运营使用单位要履行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并接受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