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80后、90后的朋友很多肯定都看过《王保长的故事》这一反映民国社会的故事,其中老演员李保田在剧中饰演的就是王保长。

此人总的来说毛病有很多,贪财,爱占便宜,当然也属于爱憎分明,就凭他对花花的感情这一点来说确实是真的。

总之李保田出色的将这个角色演活了,当然了,很多人在观看民国剧的时候很多时候也经常会看到“保长”这个角色,《铁道游击队》之中就有,那么这个“保长”究竟是一个什么官呢?他是不是就是类似的所谓镇长和县长一类的官职呢?

所谓保长制度最早来源于西周的“保甲”制度,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可是由于古代交通封闭,虽然皇帝贵为天子,可是他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管理得了天下,因此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封疆大吏前往各地。

越是偏远的地方,这鱼龙混杂,管理起来也就更加难,所以也就有了“天高皇帝远”、“皇权不下县”等说法,意思就是皇帝根本管理不力县一级的行政单位,可是全国又是靠着许许多多的县所组成的,

因此古时候的皇帝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流民,时时刻刻知晓全国的人口数量,就把国家家法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除了在全国各地设置州郡县等各级行政长官之外,在民间又设置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官职。

他们是以邻里间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一种基层的管理制度,这就是所谓的“保甲连坐制度。”

之后商鞅变法,就将这“保甲连坐制度”充分运用到了秦法之中,他将秦国底层百姓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彼此之间互相监视,互相监督,只要有人犯法,那么邻里之间必须要揭发这个人的罪行,假设不揭发的话,那么就直接十家一起治罪,而这就是秦法的厉害之处。

他有效地将秦国之前私斗成风的风气给遏制住了,秦国的老百姓自己不能犯法,就连邻居也不能犯法。

。到了宋朝时期,“保甲连坐制度”在“王安石变法”之下又进行了革新,王安石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正,又以一个为之副。应主客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

这项制度的实行一直持续到了封建社会的结束,最终“保甲连坐制度”消亡,民国初期“保长”就消失了。

直到了1931年,老蒋为首的南京政府又将这项消失于历史之中的“保甲连坐制度”重新恢复。

当时老蒋为了一己私利将国家危亡置于不顾而是一门心思的要围剿红军,可是屡次围剿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红军深深扎根于群众之间。

而老蒋认为,这屡次围剿的失败就在于当地民众的不支持,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他的“目标”,于是他重新恢复了“保甲连坐制度”,将全国变成了一个“大囚笼”,一家“有罪”,9家揭发,若不揭发,10家连坐。

他首先在江西实行,在这之后开始逐步推行到了全国,就连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类似保长的职位。

老蒋规定了,100户为一保,在当地找一个“德高望重”且年纪超过25岁的人担任保长职务。

100户人家其实差不多大约一个小村庄吧,所以这保长的职位其实就类似于现在的村长,至少从职能上相近,而且保长本身就不是正式官职,因此不在南京政府的行政体系之内。

当然了,这保长职务看起来很小,可是他的权力却大得很:邻里之间有矛盾了需要保长去解决,清查人口、人事登记、收缴经费等琐事都是保长去做的。

因此一些保长就会趁此机会中饱私囊,假设遇上战争,保长要负责征兵,假设没有兵源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保长就要亲自带队“抓壮丁”了,如果抓不到“壮丁”,那么你自己上。

也因此,《王保长新篇》里的王保长就是那个时候保长的真实写照,对上谄媚,对下极尽苛刻之事。

那么当上这个保长究竟有多大好处呢?总的来说,好处大了,就拿“拉壮丁”一事来说吧,有些人为了不去当兵私底下就会贿赂保长。

而除此之外,保长的工资还和当地的税收挂钩,假设他从100户人家之中收取了100块大洋的稅银,那么这其中10%就由保长拿走,因此保长为了能够搜刮民脂民膏对百姓极尽苛责之事。

不过老蒋的图谋最终还是破灭了,保甲制度的重新恢复不但没有取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激化了和百姓之间的矛盾,蒋家王朝的倒台和这个也不无关系。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