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晓静

2022年上海地铁工匠

她大学毕业进地铁时,正逢上海地铁从人工售票向自动售检票发展之际,但缺少这一新专业的人员,她被安排到了AFC检修工的岗位,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来,她执着专注于研究售检票系统技术,从最早期的磁卡设备到一票通改造,再到国产化设备上线,直到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互联互通”, 她伴随着售检票系统发展一起成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她提出的国产化方案,解决了设备故障问题,并大幅降低了维护费用。加入严如珏带领的综合监控工作室7年内,参与6项科研项目,获得8项实用新型专利。如今,她还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并将自己的技能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进员工和公用事业学校的师生。

2003年,正逢上海地铁从人工售票向自动售检票发展,3号线自动售检票设备即将进入上线冲刺阶段,但缺少这一新专业的人员。晏晓静作为一名新进大学生,被安排到了AFC检修工的岗位,从此与检修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3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开通到1号线北延伸及北北延伸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开通,再到一票通改造等自动售检票项目,每个重点改造项目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匠心筑梦展芳华

对症下药

潜心攻克技术难题

# 01

改造后的设备在汶水路站和中山北路站部分设备上试用后得到了验证。汶水路站使用的5个月内共接受纸币12.6万次;中山北路站使用的4个月内共接受纸币9.3万次,均未发生传感器故障。 一个国产传感器的价格只有进口设备的1/20,这一改造的成功不仅降低了故障发生率,还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晏晓静从最早期的磁卡设备到一票通改造,再到国产化设备上线,直到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互联互通”,她伴随着售检票系统发展一起成长。

匠心筑梦展芳华

巧工强技

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 02

2015年,晏晓静进入运一公司综合监控工作室,接受新的工作挑战。在“上海工匠”严如珏带领的综合监控工作室中,她为进一步提升车站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常常放弃休息时间,从查资料到调研设施设备现场使用需求,再到设备调试,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科研项目中。同时,她还负责工作室相关科研项目配套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和工作室十大台账的梳理工作。

在工作室的7年中,她先后参与了6个科研项目,包括《车站机电设备仿真模型研制》《消防报警系统通用网络研究》《车站机电设备综合通信网络研究》等,并获得《仿真车站模型用冷凝水系统》《仿真车站模型用水流系统》《一种地铁车站通信传输网络测试装置》等8个实用新型专利。

匠心筑梦展芳华

传帮带教

诚心传承工匠精神

# 03

晏晓静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将自己的技能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进员工,她除在培训中心担任兼职培训师,参与检修工上岗证的教学与考评工作。 2020年,晏晓静参与“工作室校企合作”项目,并成为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的特聘兼职教师。

晏晓静在与公用事业学校老师的沟通中发现,由于《自动售检票系统》课程既专业又小众,学校专业老师对具体技术了解较少。

于是,她不仅为老师进行专业培训答疑,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编制该校轨道机电贯通班《自动售检票系统》课程,完成了共计64课时的授课计划,整理了课件PPT、教案等。从自动售检票的发展到整体框架结构,从设备组成到常见故障,她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为公用事业学校师生整理出了一套适合学校教学的专业课程内容。疫情期间,晏晓静还通过线上课程的形式,为公用事业学校解决了这门“小众”专业课程的授课。

晏晓静在平凡的检修岗位上,用乐观努力进取的心态一次次迎接挑战。她总是说: “只有不断学习,迭代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更多的主动权。”

晏晓静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心得

● 笃信勤善,要在成长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 追求卓越,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她得到了什么,而是在于它奉献了什么。

● 保持热爱,用忠诚和奉献践行初心使命。

信源:1号线管理部、地铁报

审核:张诗韵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