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携手“双创园”,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宁城县京蒙协作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典型案例

【核心阅读】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会同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残联、依托宁城鸿马公司,投入京蒙协作资金22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残疾人“双创园”。2021年投入运营后,成功安置129名残疾人。“双创园”由京蒙两地联建,充分借鉴了北京在残疾人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由宁城县残联监管,鸿马公司自主运营,与北京如常公司密切合作,有效利用了企业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了“三地两企”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了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合力。进而实现了残疾人集中托养、康复、培训、就业等一体化建设。

(残疾人插花车间,宁城县提供,央广网发)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 宁城县现有持证残疾人19488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7962人,理论上能就业的残疾人4916人。由于肢体、智力、精神、视听、语言等多种因素障碍,残疾人就业成为脱贫攻坚之中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也是能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宁城县抓住京蒙协作的有利契机,有效利用京蒙项目资金,充分借鉴北京经验,以宁城鸿马公司为依托,与北京如常公司紧密合作,着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逐步探索一条具有北京理念、宁城特色的残疾人就业新路子。

一、立足优势互补,携手共建残疾人的“温馨家园”

(康复按摩,宁城县提供,央广网发)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宁城县会同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残联经过深入调研和精心筛选,决定以基础条件好、就业岗位多、又具有多年安排残疾人就业经验的宁城鸿马公司为依托,投入京蒙协作资金220万元,开工建设残疾人“双创园”,当年建成2000平方米的残疾人管理中心。2021年投入使用后,又投入资金25万元,实施就业补贴和辅具适配项目,成功安置129名残疾人、其中脱贫残疾人25名,进而实现了残疾人集中托养、康复、培训、就业等一体化建设和“保姆式”服务。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利用京蒙帮扶资金9.5万元,采购21台(套)康复设备和健身器材等设备,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规划创办融合教育园,将在园内就业的残疾人子女或部分残障儿童组织一起,建设残疾人子女学前班和幼儿园。一方面为残疾人建设一个完整温馨的“家”,让残疾人子女在同一园内与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并得到教育;另一方面让残疾儿童在与健康儿童的融合中,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三是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双创园”由京蒙两地联建,由宁城县残联监管,鸿马公司自主运营,与北京如常公司密切合作,不仅发挥了京蒙协作资金的“催化剂”“助推器”作用,而且有效利用了企业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了“三地两企”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了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合力。

二、加强产业对接,合力打造残疾人的“双创梦园”

(农疗园蔬菜大棚,宁城县提供,央广网发)

一是创办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2021年,鸿马公司与蒙东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联手合作,成立了“宁城县心欣残疾人就业培训学校”。主要以农业实用技术和电商等新型科技培训为主,并根据残疾人特点设计课程、安排师资、选定教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为社会及赤峰市周边企业输送技术专业人才,让残疾人做到一技在手,就业不愁。基地保留详细的残疾人创业辅导记录。

二是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双创园”全方位发掘和设立适合不同类型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各种岗位和工作,吸引和促进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方面安置在主办企业内蒙古鸿马包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塞飞亚集团内部就业;另一方面在内蒙古民康口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安排残疾人及其家属就业;同时还向县内新建企业中唐特钢等宁城县附近企业推荐就业。到目前公司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129人,残疾人家属就业65人,向其他企业输送就业130人。目前鸿马公司在园内又新成立了鸿福机修,内含技术有车床、普通电焊、气焊、二保焊、氩弧焊、等离子切割机、裁板机、折弯机、刨床等机械维修制作设备和培训设备;同时使用京蒙协作资金162.5万元购买机械使用设备、图文设计、胶装书册等设备,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多种可选的岗位平台。企业投入25万元购买大型车床、农机等使用设备。

三是建设残疾人北京托养代训基地。充分运用好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政策,与北京如常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复制其在全国部分地区取得的成功经验,将我县部分重度残疾人集中在园内进行托养,由北京如常公司与北京市各企业联系,把园内进行托养人员划于北京市各企业用工人员范畴,签订劳动合同,由北京各企业缴纳养老、医疗、工商等保险,并发给残疾人一定的工资,目前双方已签订协议托养培训85人,从而使部分残疾人有了长期稳定的就业保障。

三、促进理念融合,精心营造残疾人的“精神乐园”

一是组建“宁城县残疾人创业导师团”。导师团以聘请京蒙两地残联、相关企业专业人员为顾问,以蒙东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专业技师为主体,重点对“双创园”进行战略规划、工作指导、残疾人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以及开展教育培训等。在“双创园”的建设过程中,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残联多次到现场调研指导,提方案、出思路,使“双创园”充分借鉴了北京在残疾人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功能由最初单纯的托养拓展到康复、教育、培训、就业、职介、创意等系列项目和服务,实现了质的变化和飞跃。专业导师们在学校的课程中专门增设残疾人心理课,并与重点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和教育,鼓励残疾人消除自卑心理,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起面对社会、人生和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他们就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导师团”还为残疾人创业提供职业规划、证照办理、企业管理、财务咨询、市场营销、法律顾问、项目诊断、项目包装、项目宣传、融资路演、社群对接等20余项服务,为企业投融资当好“智库”,为残疾人创业当好“参谋”,并搭建起双方沟通合作的“桥梁”。

(电商运营,宁城县提供,央广网发)

二是设立残疾人电商职介平台。“双创园”利用京蒙协作资金7万元,购买了10台电脑、桌椅及电子软件等,建立了“鸿聚电商平台”,共包括10个电商平台。一方面与北京如常公司合作,把所有符合就业年龄段并且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以及在校和已毕业的有就业愿望的残疾大中专生和技校生等进行信息采集录入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县内外和区内外各企业用工需求和这部分人信息情况进行职业介绍。另一方面,对接县内外和区内外各企业用工需求以及残疾人就业意愿,向全国各地企业推介宁城县的残疾人才。同时通过平台以电商形式,推介宁城县各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农产品和土特产品等,让残疾人既能就业还能创业,在推介他人和自我推介中结识朋友、实现价值、找到自信,分享成长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三是开展快乐劳动精神疗养活动。鸿马公司投资400多万元成立了宁城县鸿马叶果蔬专业合作社,购置了果蔬分拣机、制冰机、灌装机等设备;建设大棚150亩,果树园32亩,建设2200平方米冷库一座。在棚室内栽植适合本地区生长、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市场畅销的各种经济作物,让残疾人到棚室内种植、经营、生产,创造价值,获得效益,并可让残疾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和经营之道,受到教育和熏陶。目前已安置残疾人和残疾家族劳动力150多人。公司还承揽县内外及区内外企业适合残疾人的小型项目,如手工编织、工艺品制作、农艺品制作、简易包装等,让园内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工作。目前公司已开办手工艺插花技能。同时开发研制一批市场畅销、适合残疾人项目、做工比较简易、残疾人自己喜爱的产品,让残疾人在就业园内学习制作知识、掌握技能本领、激发兴趣热情,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乐趣,进而找到和学到适合自己就业创业的思路和技能,最大限度去实现自己的就业创业梦想。

“双创园”的建成,时间虽短,但是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一是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残疾人在家庭管理方式下,为了照顾照看残疾人,占用了家庭成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为整个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残疾人在“双创园”集中管理后,家庭成员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从事劳动和务工,大大提高了家庭收入。二是实现了残疾人自身价值。残疾人进入“双创园”后,大部分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承揽了许多手工编织、工艺品制作、农艺品制作等小型手工项目,每个月可以获得18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实现从家庭负担到步入工作岗位的转变。三是探索出一条残疾人集中管理新模式。为下一步全县解决残疾人就业、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实践。

未来5年,京蒙协作将持续跟踪扶持“双创园”的发展,与主体企业紧密配合,一是进一步扩大建筑规模和面积,将西平房重建为六层楼房;二是扩大帮扶残疾人覆盖面,逐步做到县有中心、乡镇有园,村有站点。力争把“双创园”打造成为具有内蒙古地区特色的就业创业孵化中心,逐步完善残疾人集中管理服务模式,力争5年内安置残疾人员就业800人以上,残疾人创业达到500人。(作者:中共宁城县委宣传部 张鹏)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