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任何一种类型的文明均与特定的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种族、环境、时代以及各种文化传统均参与了文明的漫长积累。相对于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民族文化内部始终存在新陈代谢机制;但是,当众多民族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时,民族文化之间不存在高低优劣的通约原则。宽阔的世界舞台上, 每一种类型的文明都有赢得尊重的资格。

现代历史逐渐开启了每一个民族的大门——世界连为一体之时,恰恰是各种类型文明彼此交流之日。各个民族文化的取长补短恰逢其会。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场合,世界范围的文明交流并未伴随温情脉脉的气氛顺利展开。市场的开拓与占领成为打破民族边界的首要动力时,利益的交换乃至利益争夺不可避免地介入甚至支配文明交流,从而带来多方面的紧张关系。过往的历史并未提供多少乐观的例子。

恰恰在考察多种现代性的时候可以发现,西方一些国家的现代性是与帝国霸权和殖民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社会关系表明,利益的衡量成为一切衡量的核心超然客公众号 ,利益产生的严重冲突往往充当了战争的导火索。当坚船利炮成为对话的语言时,当丛林法则形象地演绎“落后就要挨打”的悲剧时,文明的交流可悲地沦为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庸,甚至构成一个反讽。相对于互惠互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种历史状况格外刺眼。

至少在目前,传统的国际关系、经贸体系或者文化交流网络均无法提供“人类”全面合作的稳固基础。从古老的宗教到近现代的阶级、民族、国家,各种重磅的概念无不存在明显的双重性质:这些概念既可以成为某些社会共同体认同的基石,也可以成为拒绝乃至排斥另一些社会共同体的藩篱。与此同时,诸如身份、族群、性别等另一些概念继续涌入。围绕两批概念形成的论述汗牛充栋,这恰恰证明两批概念涉及的问题均未过时。这些问题既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也是这个历史主题将要超越的内容。“人类” 作为一个整体——如果这种状况意味着新的机遇,那么,必须同时意识到新的要求。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看法,只有当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 条件”,这时的利益冲突才会消弭于无形。然而,尽管这种社会条件尚未形成,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仍然可 以划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平台。这个区域可以相当程度地摆脱斤斤计较的利益交换乃至尖锐的利益冲突, 例如“文学共同体”对于各个民族文学的审美式兼容。审美既青睐个性的差异,同时又构造广泛的共鸣区 域。梅花之美并不排斥菊花,犹如国画之美并不拒绝油画。组建审美家族时,不同的面容闪烁出相互理解 的表情。诗与戏剧可以共存,音乐与雕塑并行不悖。各个民族文学的迥异风格亦作如是观。这也是中国作 家之所以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理由。中国审美旨趣、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恰恰是“文学共同体”之 中最令人敬重的。

“文学共同体”的构造表明,文学的各种个性构成了非对抗性差异。审美不再负有开疆拓土、产品竞争和创造利润的职责,个性的非对抗性差异将摆脱利益的纠缠而成为相互补充甚至相互激赏的对象。审美的创造性劳动带来的巨大快乐不再是维持生存的额外负担,而是自由天性的发挥;这时的每一种个性将获得广阔的空间而不再屈从于利益的衡量。这也是“和而不同”的一种生动诠释。揭示“文学共同体”审美式兼容背后的依据,力图以隐喻的方式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历史愿景令人向往的美好性质。虽然各种条件尚未完全具备,但是,如同“文学共同体”,某些领域的合作已经存在巨大的成功希望。

(摘编自南帆《以文学这门“世界语言”沟通心灵——文学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不仅研究语言文字的艺术表征,也表达中国文化的内在属性。有鉴于西方作家对中国的种种表述常基于自身社会话语中所谓的“自传性”,因此文学研究更要全面综合, 注重与其他学科如经济、政治、历史、宗教、城市学、国际关系和科学的交叉研究。虽然文化无边界,但各国文化所固有的主观性都是独特的。中国文学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一种特殊体验,它包括一个人如何看待人类、对象、意识和自然并与之互动,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带来了一种以不同方式形成生命的存在的交替体验。

强化中国文学的主体性,要将文学融入中国的社会建设中,融入城市发展中,这是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 也是地方文化诉求的凝聚,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映照。只有将中国文学融入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之中,才能增强地方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先进性。举例而言,兴化“小说之乡”的别称,就是建立在这座苏中小城的小说传统与小说现实基础上的。中国四大名著就有三部与兴化有关,特别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就是兴化人。当地举办了施耐庵文学奖评选、兴化文学发展研讨会等活动,除了讨论作家作品, 还探讨城市的文化气质与文化资源,探讨文学会给这个城市带来什么,特别是会给这个城市的人民带来什么,它会以怎样的方式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又会给民众带来多少幸福感与文化获得感。这样的融合,让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文学更加实在、扎实,更能体现中国文学对新时代中国发展内在属性的表达。

强化中国文学的主体性,要秉持“功夫在诗外”的理念,只有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性。从文艺创作主体来说是自觉的文化意识,从大众来说则是百姓日用而不觉,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的文学活动中起作用。要突出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中国文学是物质文化之外的精神和思想的结晶,包含了学术、创作、文史哲等各个领域的成果, 因此,需要强化中国文学的阐释力。具体来说,不仅要强调传达思想观念,还要强调传达方式的独特性,讲究辞章的特殊性,或者说是要找到最有特色的传达方式。

(摘编自刘云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学维度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个国家为了在文明交流中获得优势,往往会主动打破民族之间的边界,与相关的国家进行利益的交换乃至争夺。

B.就目前而言,传统的国际关系、经贸体系或者文化交流网络已经完全不能为人类实现全面协作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C.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文学研究要关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个国家文化的独立性。

D.中国文学包含各个领域的成果,要强化中国文学的阐释力,就是要突出创作主体的地位,描写要紧密地关注社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宗教、阶级、民族、国家等概念具备双重性质,可形成共识,制造障碍,故要赋予族群、身份新的使命。

B.审美具有差异性和共性,不同的艺术样式能够并行不悖,这为中国作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基础。

C.文学个性的非对抗性差异会脱离利益的纷扰,成为彼此渗透、激赏的对象,审美创造性使个性获得空间。

D.增强地方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先进性,要将中国文学融入当代社会发展中,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下列论据不能论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冯至的《十四行诗集》与西方格律 B. 曹禺的《雷雨》剧作与三一律

C.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 D. 汪曾祺的《葡萄月令》与农书

4.两则材料都讨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新特点、新要求,请分别概括其内容要点。(4 分)

5.某市正在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申报组委会拟召开作家座谈会助力申报工作,座谈会主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文学何为”,意在引导本市作家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代组委会会长撰写发言提纲。(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

海子

荷尔德林一生不幸,死后仍默默无闻,直到 20 世纪人们才发现他诗歌中的灿烂和光辉。荷尔德林的诗,歌唱生命的痛苦,令人灵魂颤抖。他写道:

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

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 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

正是这种走遍大地的孤独,使他自觉为神的儿子。他写莱茵河,从源头,从阿尔卑斯冰雪山巅,众神宫殿,如一架沉重的大弓,歌声和河流,这长长的箭,一去不回头。一支长长的歌,河水中半神,撕开了两岸。看着荷尔德林的诗,我内心的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沙漠,开始有清泉涌出,在神圣的黑夜里涌出了一条养育万物的大河,一个半神在河上漫游,唱歌,漂泊,一个神子在唱歌,像人间的儿童,赤子,唱歌, 这个活着的,抖动的,心脏的,人形的,流血的,琴。

有两类抒情诗人,第一种诗人,他热爱生命,但他热爱的是生命中的自我,他认为生命可能只是自我的官能的抽搐和内分泌。而另一类诗人,虽然只热爱风景,热爱景色,热爱冬天的朝霞和晚霞,但他所热爱的是景色中的灵魂,是风景中大生命的呼吸。凡·高和荷尔德林就是后一类诗人。他们流着泪迎接朝霞。他们光着脑袋画天空和石头,让太阳做洗礼。这是一些把宇宙当庙堂的诗人。从“热爱自我”进入“热爱景色”,把景色当成“大宇宙神秘”的一部分来热爱,就超出了第一类狭窄的抒情诗人的队伍。

然而,景色也是不够的。好像一条河,你热爱河流两岸的丰收或荒芜,热爱河流两岸的居民,也可能喜欢像半神一样在河流上漂泊、流浪航行,做一个大自然的儿子,甚至你或者是一个喜欢渡河的人,你热爱两岸的酒楼、马车店、河流上空的飞鸟、渡口、麦地、乡村等等。但这些都是景色。这些都不够。你应体会到河流是元素,像火一样。他在流逝,他有生死,有他的诞生和死亡。必须从景色进入元素,在景色中热爱元素的呼吸和言语,要尊重元素和他的秘密。你不仅要热爱河流两岸,还要热爱正在流逝的河流自身,热爱河水的生和死。有时热爱他的养育,有时还要带着爱意忍受洪水的破坏。忍受他的秘密。忍受你的痛苦直到产生欢乐。这就是荷尔德林的诗歌,要热爱生命不要热爱自我,要热爱风景而不要仅仅热爱自己的眼睛,做一个热爱“人类秘密”的诗人。这秘密既包括人兽之间的秘密,也包括人神、天地之间的秘密。做一个诗人,你必须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

从荷尔德林我懂得,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克服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和官能感觉的刺激,以及对于细节的琐碎的描绘。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诗歌不是视觉。甚至不是语言。她是精神的安静而神秘的中心。她不在修辞中做窝。她只是一个安静的本质,不需要那些俗人来扰乱她。她是单纯的,有自己的领土和王座。她是安静的。有她自己的呼吸。荷尔德林忠告青年诗人:“假如大师使你们恐惧,向伟大的自然请求忠告。”痛苦和漫游加重了弓箭和

琴,使草原开花。荷尔德林这样写他的归乡和痛苦:

航海者愉快地归来,到那静静河畔/他来自远方岛屿,要是满载而归我也要这样回到生长我的土地/倘使怀中的财货多得和痛苦一样

荷尔德林的诗,是真实的,自然的,正在生长的,像一棵树在四月的山上开满了杜鹃,诗和开花,风吹过来,火向上升起一样。荷尔德林早期的诗,是沉醉的,没有尽头的,因为后来生命经历的痛苦——痛苦一刀砍下来,诗就短了,甚至有些枯燥,像大沙漠中废墟和断头台的火砖,整齐,坚硬,结实,干脆, 排着,码着。

“安静地“”神圣地“”本质地”走来。热爱风景的抒情诗人走进了宇宙的神殿风景进入了大自然。自我进入了生命。没有谁能像荷尔德林那样把风景和元素完美地结合成大自然,并将自然和生命融入诗歌

——转瞬即逝的歌声和一场大火,从此永生。

在 1800 年后,荷尔德林的自由节奏颂歌体诗,有着无人企及的令人神往的光辉和美,虽然我读到的只是其中几首,我就永远地爱上了荷尔德林的诗和荷尔德林。

(节选自《海子全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一架沉重的大弓”来形容荷尔德林诗歌的力感,而这源自他主动承受黑暗中走遍大地的孤独、自觉作为神的儿子的选择。

B.文章列举了两类抒情诗人,形成对照并引出凡·高和荷尔德林,是在说荷尔德林已超越对自我的热爱,达到将宇宙作为景色来热爱的境界。

C.文章提出热爱“景色也是不够的”,强调要爱“元素”。爱“元素”就是爱生命中的一切,包括破坏、死亡、痛苦等,忍受它们,直到快乐。

D.文章引用了荷尔德林对青年诗人的忠告,意思是大自然比大师更可靠,因为诗歌是单纯、真实、自然的,自然比大师更接近于此。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标题“我热爱的诗人”,暗示全文的观察视角是“我”,即以作者海子的阅读体验来写对荷尔德林的认识,“诗”只是载体,“人”才是重点。

B.文章开篇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歌,既证明了荷尔德林诗歌具有“歌唱生命的痛苦的特点,也引出了荷尔德林忍受痛苦,并追逐快乐的个性。

C.最后一段与第一段首尾呼应,高度评价了荷尔德林诗歌的艺术成就,海子强调自已仅读几首便已热爱,可以吸引读者主动关注、阅读。

D.全文多用短句,具有节奏感,或列举意象,或赏析诗句,或展开想象,让文竟思绪飞扬,凝练而充满诗性,将读者带入荷尔德林的世界。

8.请简要分析荷尔德林的诗人特质。(6 分)

荷尔德林是一个以热爱生命的态度爱一切元素,突破风景、超越自我,忍受痛苦直至快乐、幸福,在黑暗中回归自然、迫逐光明的诗人。

阅卷反馈:一是直接摘录原句,缺少概括与整合;二是遗漏要点,踩点意识不强。

9.运用本文画线句的观点,表达你对下面这首荷尔德林诗歌的理解。(6 分)

人,诗意的栖居

当生命充满艰辛,人/就会仰天长问:难道我/也宁愿如此辛劳终生?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依然与人心相伴,人就会不无欣喜地拿神性/来测度自己。神灵莫测而不可知?/抑或神明湛若青天?/我超然客公众号 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人功勋斐然,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请允许我斗胆放言,/就连那缀满星辰的夜之倩影,/也不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更为明澈纯真。/大地之上可还另有尺规?/绝无。

二、古代诗歌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潘佑,幽州人。祖贵,事刘仁恭为将,守光杀之。 父处常,脱身南奔,事烈祖为散骑常侍。佑生而狷介高洁,闭门苦学,不交人事,文章议论,见推流辈。陈乔、韩熙载荐于元宗,起家秘书省正字。后主在东宫,开崇文馆以招贤,佑预其间。后主嗣位,迁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议纳后礼,援据精博,合指,迁知制诰。召草南汉主书,文不加点,后主咨赏,迁中书舍人,每以“潘卿”称之而不名。开宝五年,更官名,改内史舍人。初与张洎亲厚,及俱在西省,所趋既异,情好顿衰,每叹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后主虽数赐手札嘉叹,终无所施用。佑七疏不止,且请归田庐,乃命佑专修国史,悉罢他职。而佑复上疏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穷理尽,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古有桀、纣、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佑闻命自刭,年三十六。徙其家饶州。处士刘洞赋诗吊之,国中人人传诵,为泣下。及王师南征,下诏数后主杀忠臣,盖谓佑也。子华,仕宋,至屯田员外郎,以疾致仕。景德中,真宗皇帝怜佑之忠,起华于家,授故官。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B.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C.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D.词既过/切张洎从而挤之/后主遂发怒/以潘佑素与李平/善意佑之狂直/多平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家,自家中征召授官,文中潘佑就是由平民出身直接晋升为秘书省正字官职。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潘佑在讨论纳后礼仪上合后主的旨意升官。

C.桀、纣,指夏桀、商纣,是历史上有名昏君,潘佑用之比后主,招致杀身之祸。

D.致仕,也称“休致”,指官员辞去官职。文中潘华因自己年老多病,故请求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潘佑博通经史,精于礼仪。他担任史馆修撰,讨论有关的礼仪,有理有据,得到认同,被提升为知制诰。

B.潘佑学识广博,文采斐然。他的文章被人赞颂,后主登基后所拟写的文书,才思出众,被后主赞叹欣赏。

C.潘佑狷介高洁,不善交往。他早年闭门苦学,入朝为官后曾与张洎关系亲密,后因志趣不同而友情变淡。

D. 潘佑忠于君主,敢于直谏。他多次向后主递呈表章,批其不如古代国君,甚至不惜以死谢罪,谏主省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

(2)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

14.请你为潘佑多次上疏的举动写两条合情合理的赞语。(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满江红

辛弃疾

送徐抚干衡仲之官三山①,时马叔会侍郎帅闽。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休更叹、旧时清镜,而今华发。明日伏波堂②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恨苦遭、邓禹笑人来,长寂寂③。

诗酒社,江山笔。松菊径,云烟屐④。怕一觞一咏,风流弦绝。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记功名、万里要吾身,佳眠食。

【注】①三山,福州称谓。②《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被拜伏波将军。③《南史·王融传》载南朝齐王融年轻时自恃才高,急于做到公卿,曾抚案而叹:“为尔寂寂,邓禹笑人。”东汉邓禹辅佐汉光帝得天下,二十四岁即封酂侯,官拜大司徒。

④云烟屐,登山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以“绝代佳人”与“而今华发”对比,抒发无奈怅惘之情。

B.上片羡慕徐抚干年事虽老仍还能为国效力,慨叹自身功名迟暮。

C.下片联想到词人在山间赋闲寂寞的诗酒生活,恐无人畅叙幽情。

D.词作多处引用典故,抒写送别徐抚干到三山为官时的复杂情感。

16.《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本词“明日伏波堂上客”,二句在用典目的上有什么异同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古诗文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的“▲”和《赤壁赋》中的“▲”,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表现的。

(2)周邦彦《苏幕遮》中,以“▲,▲”传神地写出荷叶挺立在水上的状态。

(3)“虎”,寓意为权势、勇武、威严等,这在诗词中也常见。李白的诗中,也常常借“虎”表情达意,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珠峰由南至北,自高而低,形成一系列自然分带。在珠峰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植被稀疏,乱石嶙峋。在珠峰南坡,层林苍翠葱郁,草甸野花星布。山岳的冰川,雪中的生灵,天上的禽鸟,皆是珠穆朗玛交响曲中生动的音符。自 1953 年以来,人类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日臻成熟的登山技巧,不断地向珠穆朗玛峰进发。年复一

年的登顶,在喜马拉雅山脉苍茫的峰岭,写下① 的英雄史诗。1960 年 5 月 25 日 4 点 20 分,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地球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顶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新纪录。经过多年② 的努力,登顶珠穆朗玛峰从梦想变成现实。

(1)70 多年来,世界各地的众多登山者,纷纷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2)正是因为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者越来越多,所以才有了更好的攀登装备、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更多的人参加攀登。(3)登顶,从专业登山家的非常壮举,发展到普通登山爱好者也能实现的愿景。(4)尽管在技术层面上,登顶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人数③ 。(5)然而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的威胁和挑战,还存在垃圾污染等问题。(6)在共同的生物圈里,如何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超然客公众号共处,是我们人类要时刻反思的重要问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 分)

20.文中第三段有两句话存在逻辑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简单说,阴历以月亮为参照,阴晴圆缺,先有月,后有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春夏秋冬,先有年, 后有月。① ,用阳历可以看季节的春夏秋冬。早期人类文明大多采用阴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 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不像太阳,② 。

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但阴历有一个问题∶十二个朔望月是 354 天,比一个回归年的 365 天少了 11

天。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 11 天。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阴历和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补齐。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闰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③ 。这个临时加入的闰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

21.下列各句中的“容易”与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容易”一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容易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B.秋凉时节运动出汗后若不及时换衣,很容易感冒生病。

C.这几组形近字容易混淆,请同学们注意其书写。

D.好不容易才找到水源,干渴了一天的他们高兴地叫喊起来。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时代,崇尚“巧”的大有人在,如果再来倡导守“拙”,似乎已不合时宜。但也有人认为,“巧思”有余而“拙力”不足是普遍性问题——“巧思”指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 怎么干”的问题,“拙力”则是恒心、毅力和韧劲,干事时总想“一击必杀”“一搏必胜”,这样反而难以成大事、克险阻。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分)C(A强加因果;B过于绝对,原句是无法提供“人类”全面合作的稳固基础;D张冠李戴,强化中国文学的阐释力,要强调传达思想观念等方法。)

2.(3分)A(“它们对族群、身份等新概念提出了新要求”无中生有,应是两种概念共同构成了这个历史主题将要超越的内容。)

3.(3分)D(不属于文学共同体的“和而不同”)

4.材料一:文学共同体的构建要尊重各民族文学的个性,也要兼顾各民族文学的审美共性。

材料二:构建文学共同体,中国文学要强化自身的主体性。(4分)

5.①挖掘民族审美资源,突出创作主体个性;

②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③提升描写深度广度,关注人类普遍命运;

④讲究辞章艺术技巧,找到特色传达方式。(4分)

6. (3分)D文章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对比,忠告的意思是,诗歌是单纯、真实、自然的,如果大师令自己恐惧,不如到伟大的自然中去寻觅灵感)

7. (3分)B引出了荷尔德林自觉为神之子的选择,突出了荷尔德林诗歌给自己带来的“灵魂颤抖”,并非“追逐快乐的个性”)

8.荷尔德林是一个以热爱生命的态度爱一切元素,突破风景、超越自我,忍受痛苦直至快乐、幸福,在黑暗中回归自然、迫逐光明的诗人。(6分)

阅卷反馈:一是直接摘录原句,缺少概括与整合;二是遗漏要点,踩点意识不强。

9.(6分,对文中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2分,结合诗句分析4分)

示范:

《人,诗意的栖居》直击没有灵魂的辛劳,呼唤人们追求本质的自我,拒绝干扰,回归善良、纯真,以诗意的心安居于大地;

诗歌语言朴实,不追求华丽的修辞,虽有“神明湛若青天”“缀满星辰的夜之倩影”等修辞句,也显得质朴无华。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考生必须在理解画线句的基础上完成题目。“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强调诗歌应注重本质的追求,拒绝千扰,回归安静,关注真实、自然、生长、激情的生命状态,而不是沉迷于修辞等感官刺激。《人,诗意的栖居》主要意思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一味追求“功勋”,没有灵魂的辛劳让人异化。诗人呼唤人们回到善良、纯真,以一颗纯洁的心,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修辞。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海子的观点进行鉴赏,且合情合理即可。

10.(3分)C

11.(3分)D(“潘华年老多病”错误,“年老”没有依据。)

12.(3分)D(潘佑上表章时,并未以死谢罪,到后主派人逮捕他时才自杀。原文为“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必”为“如果”的意思,即“陛下如果认为我有罪”,并非潘佑认为自己有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南唐日衰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佑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

当时南唐国势一天天地衰弱削减,掌权者徒居其位,无所作为,潘佑呈上奏疏透彻地论述当时的政令措施,逐个谴责大臣将相。

(每个分句1分,考查点:日、用事者、极论、诋)

(2)平又以建白造民籍为所排,乃先收平属吏,并使收佑。

李平又因为提出建议造册百姓户籍被(众臣)排挤,于是(后主派人)先逮捕李平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同时派人逮捕潘佑。

(第1个分句2分,后面2句每句1分。考查点:建白、为所、收、属吏)

14.(1)针对政令,痛斥懒政,真乃耿介、激昂;(2)极力劝主分辨忠奸,远离将亡国之君主,披肝沥胆,为国尽瘁。(3分)

【参考译文】潘佑,幽州人。祖父潘贵,侍奉刘仁恭,担任将领,被刘守光杀了。父亲潘处常,抽身摆脱(刘仁恭父子)向南投奔(南唐),侍奉南唐烈祖李昪,担任散骑常侍。潘佑生来正直孤傲,洁身自好,闭门苦学,不喜欢与人交往。文章、议论,为同辈人所推荐赞颂。陈乔、韩熙载向元宗李璟推荐,由平民晋升为秘书省正字。后主李煜做太子时,开崇文馆招纳贤士,潘佑参与其间。后主登基后,任命潘佑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讨论纳后的礼仪,援引依据精深博大,合乎意旨,潘佑被提升为知制诰。后主诏令潘佑草谕给南汉国主刘鋹的书信,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后主赞叹欣赏,升迁至中书舍人一职,经常用“潘卿”称呼他,而不用名字称呼他。开宝五年,更改官职名称,改任中书舍人。潘佑起初和张洎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等到都在中书省任职,所追求已经不同,交谊立刻变淡了。经常感叹:“仪表壮伟的张洎啊,别人(却)很难同他一起做到仁。”当时南唐国势一天天地衰弱削减,掌权者徒居其位,无所作为,潘佑呈上奏疏,透彻地论述当时的政令措施,逐个谴责大臣将相,言辞激烈昂扬。后主(李煜)虽然多次给亲笔信赞叹,但没有采用。潘佑连续七次上疏,(未必采纳),就请求辞官返乡,回归田园。(后主)于是命令潘佑专门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把他其他官职都罢免了。但是潘佑又递上奏章说:“军队可以没有将领,但普通人不能没有志向。我近日连续递上奏章,总共几万字,言辞已经穷尽,再也无话可说,忠正与奸邪清楚地分辨。陛下竭力庇护奸诈邪恶的人,容忍并局促于谄媚诈伪的人,于是使国家柔弱,仿佛太阳落山的样子。古代有桀、纣、孙皓等国君,国家覆灭,家庭毁灭,自身行为导致,尚且被人永远地嘲笑。现在陛下将奸恶邪僻的人取作榜样,远远比不上桀、纣、孙皓啊。我终究不能与奸臣共处,侍奉即将亡国的君主。陛下如果认为我是罪臣,那么请赐我一死向朝廷内外谢罪!”言辞已经过于激烈,张洎接着又排挤他,后主于是发怒。因为潘佑与李平交好,估计潘佑疏狂率直,多是李平鼓动,李平又因为提出建议造册百姓户籍被(众臣)排挤,于是先逮捕李平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同时派人逮捕潘佑。潘佑听闻命令自杀,年龄三十六岁。他的家属被徙居饶州。处士刘洞写诗凭吊潘佑,国中人人传诵潘佑的事迹。等到天子的军队南征,(天子)下诏责备后主杀忠臣,(此忠臣)大概说的是潘佑。(潘佑的)儿子潘华,在宋朝廷出仕为官,官至屯田员外郎,因为生病辞官退休。景德年间,真宗皇帝怜悯潘佑忠心,起用潘华,授予以前的官职。

15.(3分)A(“无奈怅惘”错)

16.异:前者,对刘寄奴那样建功立业的壮举表示热切的向往;后者,对徐抚干到三山与建功立业者共事交游表示赞叹与羡慕。

同:都表现词人对建功立业仰慕与壮志难酬的惆怅。(6分)

17.(6分)(1)老鱼跳波瘦蛟舞 舞幽壑之潜蛟

(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如: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18.(3分)①可歌可泣 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③与日俱增

19. (4分) ①把珠穆朗玛峰比喻为“交响曲”,把“冰川”“生灵”“禽鸟”比喻为“交响曲”中的“音符”,珠穆朗玛峰和冰川、生灵、禽鸟是本体,交响曲和音符是喻体,“是”是比喻词;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珠穆朗玛峰丰富、和谐美妙的自然风物,有力地表达出对珠穆朗玛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0.(4分)第(2)处,应为“正是因为有了更好的攀登装备、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更多的人参加攀登,所以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者越来越多”。

第(5)处,应为“然而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的威胁和挑战,包括垃圾污染等问题”。(或:然而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垃圾污染等问题的威胁和挑战。)

21.D

22.(6分) ①用阴历可以看月亮的阴晴圆缺 ②365天才能观测一个轮回 ③再过一个闰四月

四、写作(60分)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由材料可以看出,“巧思”,是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之际,能够不为传统所拘、不为经验所缚,找到最佳的方法。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当然,“巧思”绝非天马行空,而是围绕既定目标,尽可能地调动一切资源、一切力量,挖掘更多可能性。“拙力”,则是在激发活力、科学谋划的同时,更加注重持之以恒。涵养“拙力”,就是要学会“扎马步”,舍得时间、舍得精力,打牢基础、增长本领。唯有一日接着一日干,一遍一遍地打磨,才能将璞玉琢成珍宝,将铁杵磨成细针。

本题重在引导考生理性思辨“巧思”与“拙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材料已经对“巧思”“拙力”两个概念做了解释,对于二者的关系,我们可有如下认识:

一方面,毫无疑问,点子也是金钱,机遇更是财富,“巧思”的重要价值不容抹杀;另一方面,总体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事要干成,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越是难成之事,越要依靠量的积累,不真卖力气,不流淌汗水,单靠动动嘴皮,一般是成不了事的。

行文时,首先提出观点,当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很重的时候,想要成就大事,“巧思”加“拙力”(或“既靠‘巧思’更靠‘拙力’”),方能无坚不摧,无事而不成;论证过程中运用例证和引证,表明好日子的大门,超然客公众号 永远都是为勤奋和意志坚强者开启的,任何成功都是时间、勤奋的积累,甚至都是生命的积累;然后强调实干的重要性,“巧思”有余而“拙力”不够,其实是源于精神不强、意志不坚;最后总结全文,要以“拙力”为基础,实干加巧干,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立意:

1.巧思为翼,拙力为基。

2.成功=巧思+实干。

3.找准既定方向,坚韧努力前行。

4.成功路上“巧”“拙”为伴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