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到一则新闻【这一声妈她等了32年】1988年,李静芝年仅2岁的儿子嘉嘉在西安被拐走,整整32年,她从未放弃过找寻。苦心人天不负,二人终于团圆。当大门打开那一刻,嘉嘉冲了出来,大喊了一声“妈”,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泣不成声。看到这一幕时,我眼眶发酸,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失孤》。

电影《失孤》的英文翻译是“lost and love” 即“失与爱”。“失”指失去孩子的父母,“孤”指失去父母的孩子。片子主角是一个失去孩子的父亲雷泽宽(刘德华扮演)和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曾帅(井柏然扮演)。两人在寻亲路上偶然结识,此后的几千个日夜里,二人骑着摩托车奔走在祖国广袤而荒凉的土地上。找不到孩子或父母,这条漫漫寻亲路就没有尽头。

这部电影没有用大量的场景来反映社会的黑暗,更多的来展现温情和美好:一路上遇到的好心警察,志愿者;两人如同父子般的默契相处。

整部电影不是阴暗压抑的色调,而是明亮,苍翠的绿色,倾泻的阳光,千山万水。

场景的切换抚慰人心,心酸与暖心交叉,上一秒你想哭时,下一秒就用父子般的温情时光来安慰你。

“失孤”,“拐卖、丢失儿童”,这些是残忍的字眼,让人感到心酸和绝望。导演却避开了对这些黑暗的过多描述,用色调和场景告诉我们:黑暗中仍旧有希望和美好。

失去孩子的父亲和被拐的孩子

雷泽宽,紧锁的眉头,密集的皱纹,深陷的双颊,黝黑的皮肤,佝偻的后背,瘦弱的身躯,还有那一双布满伤痕,干枯粗糙的双手。你看着他,即便他什么都不说,心里是无声的难受,心像被揪着一般抽痛。

他站在那儿,你看到了他找寻的十五年,踏过的大半个中国,蜷缩着睡在桥下,干啃着方便面,被人无视被人打,一次次燃起希望又陷入绝望。

曾帅,帅气的面孔,明亮的笑容,干净的衣着,善良的心。如果不是他亲口说“我也是被拐的孩子”,你只会以为这是一个美好充满希望的少年。可是微红的眼眶,无声的落泪,诉说自己是“男子”时尴尬的笑容。

还有“我就是一个弃儿”的愤怒嘶吼,望着几十万张铁索桥照片的束手无措,你会为眼前这个少年难过,感到不公。

他们俩是善良又珍贵的人,即使是遭受“失去至亲”的不幸,也依旧保持珍贵的品质。老雷,会一笔一笔记下好心人的善事,会主动帮助散布其他丢失孩子的信息,会如亲生儿子般对待曾帅。曾帅,会心疼这个苍老的陌生人。

也正因他们的善良,才更激起我对参与拐卖儿童的人的愤怒。心中满满的不平和心疼,正如那句话“我一生没做过坏事,为何这样?”

“十五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是个父亲。”

“原来,我担心我来不及长大,没找到他们,我就死掉了;现在我长大了,我又担心,我来不及找到他们,他们就死掉了。”

这样的对白,让人束手无措唏嘘,心里抽痛着。

有人评价:“那是我们听过的一个悲剧,看到的一个电影,却是失孤者生活的每一天。”这样的人生是什么造就的?是人贩子的可恶,是养父母的自私,是社会上其他人的冷漠,是打击拐卖行动缺乏力度,还是亲生父母的疏忽?其中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没有终点,没有期限的漫漫寻亲路

曾帅和老雷在寻亲路上互相支撑着。一次次希望燃起又落空,老雷不是没有想放弃的时候。但曾帅寻找亲生的执着,让他觉得也许他的孩子也在这样等着他,这给了他信心。与此同时,老雷的坚持,也给了曾帅勇气,支撑他继续寻亲。

于是,二人结伴而行的寻亲路开始了。电影中的几个场景令我一度心酸落泪。

场景一:

在海边,伤痕累累的老雷和摩托车费力抗争着,他近乎哀求地重复着“帮我修”,曾帅重复着“修不好了”。老雷急了,固执地去拉扯摩托车,曾帅一次次阻拦,两人扭打在一起。这个场景里,我看到的只有绝望和执着。

在我听来,“帮我修”是老雷“找得到孩子”的执着;“修不好了”是现实“找不到孩子了”的绝望。明知是一条没有终点,没有期限的路,他仍固执又孤独地走下去。

场景二:

曾帅第一次到铁索桥时,两人在桥上拉扯起来,一个要走,一个要拦。

“你知道那不是你妈妈!那个妈妈满心期待着见到儿子,她盼了十九年。你明知你不是,你知道这对她来说有多残忍吗?”

“我都来了,您让我见一面不行吗?您知不知道这对我来说,有多残忍?”

拉扯到最后,老雷喃喃道“我不想看见那位妈妈失望,我也不想看着你失望”,曾帅停下了脚步。在这样的对白中,现实的残忍和束手无措,像刀一样插到心底。等待孩子回家的父母,渴望见到父母的孩子,普通人都拥有的权利,这些失孤者却被剥夺了。

场景三:

在躺椅上,曾帅奇怪地看着老雷把腿压在自己身上,老雷说“要是你父亲也会这样,怕你丢了”。在喧闹的街头,曾帅和老雷互相寻找,埋怨对方乱跑,生气地说着“你走在我前面”。因为他们俩都怕了,怕失去,怕找不到。

在餐馆,两人推让着食物,都让对方吃。洗车干活时,两人肆无忌惮地泼水。天桥下,曾帅躺在老雷怀里,老雷一次次为他盖衣服。这样的寻常父子时光,他们等了十多年,还没等到。

被拐的孩子不能满世界喊

曾帅说:“丢了孩子的父母,可以满世界地喊,而我不能喊。”我们知道寻子父母的失魂落魄,却未曾了解到被丢孩子心里的苦涩。他们缺乏身份认同,是“男子”,没有身份证,不能高考,不能结婚,不能坐火车,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他们内心缺失爱,觉得自己是“弃儿”;想知道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找孩子的;怀疑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这样;找到后第一句话是“问问他们是怎么把我丢的”。

他们束手无措,不记得被拐前的记忆;每天想一遍记得的东西,怕自己忘了;为在梦里都见不到妈妈而难过。他们绝望,面对几十万张铁索桥照片,面对一次次失望,尚为孩子的他们不能承受打击,绝望地想要放弃。

他们为难,一边是有养育之恩的养父母,一边是分别多年的亲生父母,不知如何抉择。他们失落,记忆的故乡早已发生改变,自己与一切没有联系,找不到归属感。这些缺失,又是谁来负责?

电影结尾,老雷见证曾帅找到父母,而他,再一次踏上没有尽头没有期限的寻子之路。大片大片的绿色,飘扬的寻子海报,疾驰的摩托车。

远方的路没有尽头,陪伴老雷的只有孤独和“不管他在哪儿,我想让他知道我在找他”的信仰。

那大片绿色,正如绝望中的希望,而我多想,给这条寻子之路一个尽头。

正如曾帅找到父母一样,我多想,每一个丢失的孩子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个世界不美好,甚至不幸到让人绝望,但我想,只要人活着,心“活着”,我们就能一起在这个失落的世界拯救受难的天使,守护完整的家庭,让孤独的父母不再流浪。

#我要上头条#

#情感#

#爆料#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