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老魔点”是进口产品,曾经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象征。在一张老哈尔滨的著名照片中,“老电动车”缓缓行驶在消失已久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旁。

1929年至1943年,哈尔滨有轨电车开通了哈尔滨火车站至道外景阳街和道里岸至安和街两条线路。1948年至1965年先后开通文明街至景阳街、景阳街至滨江站、秋林公司至太平桥、文明街至道外十六道街5条线路,客运总里程41公里。

因为每天运营的有轨电车都是从文明街电车厂出发的,哈尔滨人称这里为“MotorHead”,轨道也被称为“MotorRoad”。“电机总站”现位于南港革新街路口,毗邻哈尔滨电厂,门牌号为文明街48号。

“老摩托”在哈尔滨的革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1933年,女主角赵一曼和地下党员老曹带领哈尔滨电车工人抗日。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有一幅描绘这一场景的油画。原来,文明街电车站内曾有一辆电车为纪念此事,后移至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口,并已作为革命文物收藏。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赵一曼》,片中石联星饰演的赵一曼站在摩托车上慷慨激昂地讲话。

“摩托车”有两种,一种是平头,红色,白顶,钢丝上有一个弓形子弹,这种摩托车有一个大灯对着它,前面有4个车门,后部,前部2个,前部2个。靠窗的是两排机车座椅,座椅上方是两排包着黑色塑料圈的拉手。这种摩托车在哈尔滨7381项目建设后被淘汰。前后鼓灯换成圆头的新款摩托车有6个车门,中间的车门向两侧开,前后各有2个车门。新的机电车窗有点像火车车窗。当您按下窗台的两侧时,窗户将根据高度升高并固定在不同的孔中。摩托车没有驾驶室,驾驶座在前后门中间。司机一般是女性,而且大多是站着的,不坐着。开车时,他们向前看,非常有尊严。摩登导体的口袋也很有特点。黑色皮革上有不锈钢夹子,挂在正面。售票员通常会剪掉牛仔手套的手指来卖票。多年后的露指手套很可能就是摩登的指挥。发明。

刘建义回忆,小时候住在黑山街,在巴陵小学和73中读书,每天坐“摩托车”上学。很多次,他一跑到站台,摩托车就开了,他只好接(读)“Moelectric”。捡“魔点”是个技术活。一般前门和中门不能接,因为前门有司机,中门有售票员。有一排铁环,是用来爬上电机修船头的,平日用来固定天线绳。

拿起“魔点”也有不少小心眼。用“魔点”跑,先用手抓住铁环,用脚踩踏板,就像飞虎队一样。有时几个同学会挑一边,最多6个人同时挑一扇门,有的会挑后大灯和前保险杠。不冷还好,天冷了就很冷,只能想办法钻进车里。一种是让里面的人开门,一种是用东西把摩托车的车门打开。如果那不起作用,我必须把它捡起来。下一站再说吧。

如果上不去或受不了冷,可以拉动“魔点”的天线绳,使其断电,“魔点”自然停止。当时,“摩店路”周边的派出所派人抓捕“摩店”人,刘建义的同学多次被捕。据南马派出所民警郑雪明介绍,他每天都“埋伏”在南极街的拐弯处抢“摩托车”,不是为了罚款,主要是怕撞坏学生。

打开后门属于逃票行为。快到车站的时候,打开后门跳下去,但是一定要跑几步,直接下去肯定会摔倒。刘健一开门就钻了出来,一头栽倒在地上。

刘建义1:1复制复原了哈尔滨摩托电车。

在很多以哈尔滨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老磨店”的身影。在叮当作响的车声中,“老墨店”向我们驶来,美丽的蓝色弧线在岁月里永远留在过去

刘建义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电影艺术家

文旅实景设计施工工程师

城史馆藏研究员

影视剧美术作品:《年轮》《座山雕世家》《泯灭》《零下三十八度》《大碗茶》《围剿》《金沟情仇记》

主持设计黑龙江文博项目: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日联军博物馆/哈尔滨铁路博物馆/黑龙江邮政博物馆/海林杨子荣纪念馆/东宁炮台遗址史料陈列馆/史料陈列馆黑河爱会等场景修复工程设计厂商

图片及视频由刘建义提供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