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宝宝

01

公元200年,曹操率军攻下下邳城,高兴之余,下令给手下的将领们分金银财宝。将领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带着大小车辆进城。

袁涣也带着车子进了城,但是他去的地方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都是去争抢金银财宝,而他却带人进了藏书阁,一摞摞地往车上搬书,足足装了几百册。装完书,才去装了点粮食,金银财宝分文未取。

有人不解地问他:“你放着那么多值钱的东西不要,为什么只拿些没用的书和粮食呢?”

袁涣回答:“拿粮食是为了做行军的口粮,至于书,是因为我自己喜欢。在我看来,再多的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满腹的学问。”

袁涣爱看书学习,学问越来越大,职位越做越高,得到的赏赐也越来越多。

有金银财宝,固然可以富一时,但是花完就没有了。但是学到了东西,却可以用一辈子,助力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在职场上升职加薪,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啊。

我们从小就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功从来不会辜负爱学习的人。

不断学习,能力会增长,修养和气度也会提升,这些会帮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脱颖而出。

02

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的艾爱国,年轻时在湘潭钢铁厂当管道工,能力并不出色。

那时,北京一家公司派来焊工支援湘钢。他们技术高超,神奇地将高炉裂缝“焊”在一起。这可把艾爱国给羡慕坏了,他整天围着这群师傅转,有时间就帮他们打下手。

一个氧气瓶重达80多公斤,艾爱国背着走得飞快;野外作业乙炔发生器要注水,一公里的路,来回两趟挑4大桶,艾爱国主动承包。师傅们看他勤快,就教了他几招。

下班后,他借来工具反复琢磨。半年后,湘钢招焊工,艾爱国成功转岗,正式跟着北京的师傅学焊工。

艾爱国总说:“叫花子还要学讨米功呢,不学习怎能进步!”

1982年,年仅32岁的艾爱国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气焊、电焊合格证,成为湘潭市当时唯一持有两证的焊工。

职场上想要进步提升,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栽跟头自己悟,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成长;一种是认真学习,或者是跟着前辈学,或者是跟着书本学,总之是把别人的知识和经验变成自己的。

两种方式,哪种是“捷径”?显然学习要比栽跟头省时省力得多。

技多不压身,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03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0余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

20世纪60年代,黄大发第一次带人大规模修渠,却因技术等原因,耗时十多年也没修成。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黄大发不肯服输。

1989年,年过半百的黄大发到附近的水利站一边帮工一边学习。3年多时间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基础学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许多水利知识。

1992年春,引水工程再次开工,57岁的黄大发带领200多名乡亲,浩浩荡荡奔赴工地。

有了过硬的技术,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几年后,一条跨三重大山、十余个村民小组,总长9400米的水渠全线贯通。

如果在职场上遇到了过不去的难关该怎么办?那就去学习吧,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当你的水平提高了,原来不可克服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该怎么办?去学习吧,学习能让你增强自信开拓视野,看清未来的路。

学习不是万能的,却是职场上的“捷径”,能够帮助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将难关变通途。

04

学习是终身的,什么时候都不该停止;学习是形式多样的,不该局限于书本,而应该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去增长自身的知识和经验。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取得成功,那就去学习吧,因为成功从不会辜负善于学习的人。

喜欢就点「 在看」呗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