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周一),一位大厂出身的创始人来我这里咨询其业务发展。

这位创始人是我一个好朋友的朋友,他最早在腾讯、搜狐,后来又参与国内第一代视频网站的创业直至上市,在2014-2016年做了类似抖音的短视频网站,但倒在了抖音崛起的前夜。

图1:大厂出身的创业者

这三年主要做抖音、快手、爱奇艺的娱乐MCN,旗下达人全网累计粉丝5亿多。尤其是影视类的短视频内容生产上,有一套非常牛的方法体系,能够快速地起号,一个月做到100万粉丝对他们他们来讲不是难事,比如下面的这个抖音账号800万粉丝,也就做了半年。

虽说他在视频领域有很多的经验积淀,也有这么多的粉丝,但变现都不太好,这跟娱乐赛道有联系。

图2:旗下的一个影视剪辑账号代表(800万粉丝)

因为变现不好,他们在2023年尝试了教育培训类方向,做的是影视类起号的培训,前前后后做了几期,稍有起色,当然也跟刚起步和打磨模式有关。

他来找我的目就一个:

“如何在教育培训这个领域实现突围?”

在开始之前,我会一言不发,让他把所有的过往和现在项目的所有状态做了完整的说明,包括所有相关的数据,在他讲的过程中,我会关注他的神情、眼神和肢体状态,也会记录相关的一些数据细节。

这是我工作以来的职业习惯,主要有助于捕捉到更真实的信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他的产品模式是“线上出镜教学、课后辅导服务”;业务模式是通过社群转化招生,收取的是培训费用。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培训模式,流量来源于爱奇艺、抖音、快手这些平台,社群转化是互联网最常见的模式。

问题来了,这么做能赚钱吗?能做大吗?

我的回答,做个小作坊赚点钱没问题,就这种模式要做大,没门。

WHY ?

这些家庭类的职业培训项目,我特意通过对某家上市公司了解了下内部数据,如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具体见下图。

图3:“社群+电销”主导的ROI困境

在这里,不就具体业务分析了,我想从商业的本质来说说为什么大厂的那套模式搞不定教育培训业务,那么如何才能够在教育培训业务上实现突围,这是我要回答的问题。

我常讲的一句话:生意是生意,教育是教育。

但凡你试图要把二者融合一起,我敢肯定地讲,你会失败,毕竟你不是俞敏洪,俞敏洪只有一个,不可复制,至今也没出现第二个俞敏洪,至少我没看到过。

不管是教育培训业务,还是别的业务;也不管是线上业务,还是线下实体;有两个东西是核心的本质。

产品本质

要做边际成本趋零的复利型产品

这位创始人做的产品是高度依赖人的实时交付型产品,这里有个关键词“依赖人”,那么挑战就来了。人是不可靠的,人是不可复制的,就比如以名师著称的培训机构,还有几家存在?为何它们会倒闭?

人的这个变量如果比重过高,那对你和公司的管理要求就是倍数级提升,这种业务绝大部分人搞不定的,从来都是如此。

要从商业的逻辑来评判一个产品的好新,就是这个产品的成本结构是极低的,它是能够为你睡后持续创造收入,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的产品。而不是说用户评价好的角度来评判,我认为做一个被用户认可,被用户赞扬的产品是底线,是义务,但不是你商业的核心。

这种边际成本趋零的产品都是什么呢?视频、Sass、录播课等就是。

那么回到这位创业者,他应该做什么产品呢?

先把产品标准化,形成模块化的视频课,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用户需求,然后将授课和服务的人工参与降到极低,那么这样一款产品就具备了做大规模且能盈利的基本条件。

具体是什么产品形态,如果你是教育的创始人,我们私信聊,这里不展开了。

业务本质

打造可规模化复制的业务模型

做10个客户、100个客户、1000个客户不难,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呢,这就是做公司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了。

规模化复制,绝不能去抄袭互联网的“免费”、“烧钱”模式,谁能够像滴滴一样烧出个市场来?又有多少像ofo小黄车把自己搞伤了,?教育领域的开课吧不也是这么给自己弄进了坟墓?

图4:社群+电销主导下开课吧还是玩伤了

固有的思维里,总觉得搞到100万、1000万用户,生意就自然而然起来了,也是这些年里对创业者最大的误导,不要再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梦了,只有没下过场的投资人、职业经理人才有的思维,要不得。

回到主题,如何规模化呢?

规模化的前提是你的产品成本结构足够好,可分配出的利益空间足够大,这是根本的根本,其次就是搭建基于数字化的标准化的特许经营体系,将打磨完整的业务单元进行复制即可。

本质上是做加盟。

那么,这种线上类培训产品如何做加盟呢?还是单独沟通,今天不在这里赘述了。

这是我给这位创业者的两个建议,也是给苦恼于生意做不大的老板的建议。

“你这是不是纸上谈兵呢?”

2023年3月,我在深圳孵化了一个在线音乐类的教育项目,就是把音乐在线化。我把对音乐老师的依赖去掉,做成了互动的录播双师(本质就是个视频课),那我的成本足够低了。我设计了特许经营模式,在广东的深圳、广州、韶关等地落地。

我只是作为公司的战略制定者,具体落地都是由我们的创始团队搞定,他们从0到1,三个月出来产品,二个月推开市场,就是这么快,而且竞争对手根本抓不到我们的核心本质。

所以,你把商业的核心搞清楚了,事情才会变得有章可循,不能寄希望于运气和机会,虽然这很新的,但不能让其成为你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只能是锦上添花。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