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参评第33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的公示

经新华社编务会议审议通过,推荐“治国理政纪事专栏”参加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初评。

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4月11日17点前反馈。

联系人:代和铭,010—63077591

邮 箱:472571764@qq.com

新华社评审办

2023年4月4日

公示作品附件

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参评作品推荐表

栏目名称

治国理政纪事专栏

创办时间

2021年2月22日

原创单位

瞭望

刊播单位

瞭望

刊播周期

每周发稿

刊播版面

治国理政纪事专栏

语种

中文

主创

人员

集体(主要贡献人员:孙承斌、李拯宇、霍小光、车玉明、倪四义、王进业、许基仁、冯瑛冰、任卫东、史湘洲等)

编辑

集体(主要贡献人员:杨琳、袁元、杨越、潘燕、胡梅娟、唐敏、张程程、尚前名、张冉燃、陈燕、张康喆、刘娟、屈辰、扈永顺、魏雨虹、喻千桓、唐朵朵、王婷婷、李利、徐春亮、王璐、刘劲、杨乐、谈思宇、杨阳、王雨坤、于雪等)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治国理政纪事专栏是由新华社统筹,在《瞭望》开设的高端时政报道栏目。截至2023年3月底共发稿109篇(其中2022年发稿51篇),48篇全网置顶推送,篇均浏览量超8000万次、被数百家媒体转发,48篇浏览量过亿,最高单篇浏览量3.6亿次,被1100多家媒体转发,最高点赞77万多次。

专栏发挥新闻周刊节奏稳、容量大、版式美的特点,记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治国理政实践。

一、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着力描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全景图”,形成鲜明的核心报道特色。

专栏报道均从总书记关心、国家级战略、独特性实践、全国性价值四个维度考量,集权威性、思想性、独家性于一体。

二、以一域观全局,展现国家战略规划落地情况和地方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丰富实践,聚力解析实现纵深引领。

专栏推出强国系列、地方新实践系列报道,深度展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地方的实践,努力在选择的每个领域做到顶层概括。

三、坚持融媒呈现,探索高端时政报道深度融合新路子。

精心设计栏标版式,树立了期刊高端时政版式标杆;同步策划融媒产品,可听可看可互动,实现“全程策划、一体生产、互融呈现、N次传播”,获得社会高关注度。

专栏以权威、优质的内容收获了大批高端读者,传播效果显著,社会反响强烈。开栏以来已有48篇稿件获中央网信办全网置顶推送,单篇报道平均浏览量超过8000万次,48篇报道浏览量过亿,最高单篇浏览量达3.6亿次,最高点赞77万多次,每篇报道均被数百家媒体转发,最高单篇被全国1100多家媒体转发。

中宣部新闻阅评专门刊文对专栏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专栏打开“解析国之大者”的高端时政报道新窗口,为融合背景下新闻周刊提供“一锤定音”高影响力报道做出典范,给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增加了新实践,将催生更多高端时政报道;专栏展现了党媒的站位和高度,凸显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厚重感。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最高法、最高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相关人士认为,专栏集纳权威信源,解析政策走向,凸显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专栏获北京、上海等25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

2021年,《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专栏工作组荣获“新华社党组嘉奖”三等奖。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瞭望》新闻周刊的“治国理政纪事”专栏整合新华社优质资源,心怀“国之大者”,探索发挥周刊宜于纵深报道优势,将中央重大决策、重要理念作为“重中之重”,组织趋势观察与深意解读,集权威性、思想性、独家性于一体,努力做到在选择的每个领域做到顶层概括。同时,专栏主动把握融媒体环境下阅读形式和特点,栏目内作品均做到一体策划、融媒呈现,倍增传播效果。

该专栏具有开设起点高、内容阐发准、传播效果好等特点,探索出“聚焦核心、贯通地方、放眼全国、深度融合”的报道新路径,为高端时政期刊做好核心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新路子。

签名:

(盖单位公章)

年 月日

联系人

袁元

手机

13240134994

电话

63077181

E-mail

zbs2005@126.com

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瞭望周刊社

邮编

100040

2022 年每月第二周刊载作品目录

月份

标题

刊登日期

1 月

制造强国筑牢发展根基

1月10日

2 月

江淮问道

2月14日

3 月

浙江探路共同富裕

3月14日

4 月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4月11日

5 月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独龙族

5月9日

6 月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端牢中国饭碗

6月13日

7 月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7月11日

8 月

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8月8日

9 月

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述评

9月12日

10 月

服务民族复兴 促进人类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开展

10月10日

11 月

与江共生江苏探路

11月14日

12 月

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12月12日

填写连续12个月每月第二周刊载的作品标题(如遇重大节假日或重大事件,顺延一周),日刊栏目填写每月第二周任意一天刊载的作品标题,动态消息集纳式栏目填报栏目名称。

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代表作基本情况

作品标题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独龙族

发表日期

2022年5月9日

作品评介

“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有书信往来”。一次接见、一次批示、一次回信,2020年新年贺词又提到独龙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

本报道主题重大,以总书记对独龙族群众的牵挂为主线,从一个直过民族的翻天覆地巨变中透视中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从中折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的“独龙密码”。报道沾泥土带露珠,调研扎实,采写精良;点面结合,故事性强,意义深刻,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关心少数民族群众冷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各族群众平等放在心头的领袖情怀。

采编过程

瞭望周刊社践行“学经典、改文风、出精品”活动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族群众回信三周年之际推出重点策划,与新华社云南分社合作,组织全媒体团队深入直过民族独龙族聚居的云南独龙江乡调研,从策划、报题、采访、写作,前后跨时近3个月。报道团队践行“四力”,走村入寨,扎进独龙江的各个角落,与独龙族群众深入访谈,搜集整理采访素材超过10万字,掌握了大量总书记一次接见、一次批示、一次回信的生动细节和故事,以打造精品力作的标准6易其稿,精心打磨成稿。

社会

效果

报道获中央网信办全网置顶推送,学习强国、騰讯、今日头条、新浪、搜狐、百度等媒体置顶展示,媒体总采用高达800多家次,全网总浏览量超过1.5亿次。云南省省长王予波,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曾艳对报道予以充分肯定。云南日报头版转载,云南电视台根据稿件内容播发专题节目,在云南党员干部群众的朋友圈中刷屏,尤其对各族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起到了巨大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独龙族

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2020年新年贺词再次提到独龙族群众……跨越千山万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着遥远的独龙江乡发展

如今的独龙江乡,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灰顶黄墙的独龙民居、整洁的街道,在高山深峡的掩映下如同一幅画卷

被独龙族乡亲们称为“金果果”的草果,林下种植达7万亩,人均16亩、户均收入达2万元

这几年,“到山外面闯一闯”成了独龙族山村的热议话题。“外出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更增长了见识,回乡后更有干劲了。”

独龙江峡谷已走出3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5名本科生,网购微商、移动支付成为年轻一代独龙族群众的生活日常

“我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一名独龙族干部!独龙江乡地块不大,却是祖国版图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龙族人口不多,也是民族大家庭里不能少的一员。独龙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独龙江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与经验,是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长山 吉哲鹏 赵珮然 王安浩维

朝阳初升,远望雪山皑皑,眼前青山葱郁。碧玉一般的江水奔流而去,山岚伴炊烟在峡谷间升腾。

这里,是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全国独龙族约7000人口中,有4200多人聚居于此。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直过民族之一。

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曾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长期不为公众所熟悉。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有书信往来。”

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情况。收到信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2015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抽出时间,亲切会见了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勉励他们立足自身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乡党委班子一起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喜讯。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2020年新年贺词再次提到独龙族群众……跨越千山万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着遥远的独龙江乡发展。

纸短情长,深情殷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近年来独龙族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在实现整族脱贫的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完善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美化提升人居环境,加强脱贫户防返贫监测。如今的独龙江乡,家家有美丽庭院,户户有增收产业,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蓬勃发展的缩影。

放眼云岭大地,围绕“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大定位,云南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谋发展,昂首阔步在新征程上,凝心聚力谱写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画卷。

整族脱贫“一步千年”

“你是县长?你是乡长?”指着来自独龙族的县长马正山和乡长李永祥,习近平总书记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独龙族兄弟姐妹自身能力也要增强,县长、乡长就属于独龙族自身培养的人才,我们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2015年1月20日,是时任贡山县县长马正山终生难忘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心关爱,让我感受到人民领袖博大的为民情怀、深切的爱民之心。”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马正山至今仍心潮澎湃。

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还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生活。1952年,周恩来总理为这个原本没有族名的民族正式命名为“独龙族”。

独龙江乡是名副其实的脱贫攻坚“硬骨头”。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独龙江乡仍没有一寸公路,独龙族群众过着“过江靠溜索,出门走天路”的艰辛生活。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初大雪封山,独龙江乡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党的十八大以来,独龙江乡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2014年,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族告别了千百年来被大山束缚的历史。

“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就这一公路隧道即将贯通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写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下,云南省启动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以及独龙江乡“率先脱贫全面小康”提升行动。独龙族由此实现了“一步千年”的历史跨越。

高位推动省级统筹。云南省32个省级部门和承担对口帮扶责任的上海市,在安居温饱、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合力攻坚。云南省级层面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省级职能部门项目规划、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将扶贫责任落实到省级部门,由贡山县、独龙江乡两级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六大工程”综合扶贫。重点实施的安居温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和生态环保“六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15亿余元,全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乡推进整族脱贫。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统一规划,把其他独龙族聚居区一并纳入规划整体扶贫,既注重解决独龙江乡区域性贫困问题,又兼顾独龙族整族深度贫困问题。

拓宽路径对口帮扶。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推动下,上海市帮扶资金约占项目总投入的6%。独龙江乡80%的旅游文化特色村、3%的集中安置点、21%的安居房资金,都来自上海。

特色产业持续造血。被独龙族乡亲们称为“金果果”的草果,林下种植达7万亩,人均16亩、户均收入达2万元。重楼、独龙蜂、独龙牛、独龙鸡、羊肚菌等其他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群众不断增收。

2018年底,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率先实现整族脱贫。如今的独龙江乡,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灰顶黄墙的独龙民居、整洁的街道,在高山深峡的掩映下如同一幅画卷。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说,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和独龙江乡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掌舵领航、亲切关怀帮助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各族干部群众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拼搏奋斗,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把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进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整体脱贫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头等大事。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中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是鼓舞更是鞭策。独龙江乡所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立“监测、包保、暗访、调度”四项机制,选派283支驻村(点)工作队、1321名工作队员,在全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返贫致贫风险动态监测。独龙江乡党委乡政府结合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并重的发展路径。

“五级书记”有效衔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五级书记”的政治责任。在云南省委的指导下,怒江州委州政府现场会推动,贡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带着干,由乡党委乡政府、村“两委”、驻村工作队44名成员组建的6支村级“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队,下沉到独龙江乡村振兴一线。

这几年,“到山外面闯一闯”成了独龙族山村的热议话题。独龙江乡成立务工宣传队,到村民家里动员参加电焊工、架子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一对一、一对多推送企业招聘信息,引导更多劳动力外出就业。仅2021年,独龙江乡就开展就业培训400多人次,转移外出务工1314人。

“外出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更增长了见识,回乡后更有干劲了。”巴坡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金云说。

健全动态监测帮扶。46岁的龙元村村民懂春梅,去年丈夫因病去世,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家里只剩下她一个劳动力。村“两委”召集村民开会,研究决定将她家低保由C类提高为B类,通过申请紧急救助、就近务工、技能培训、加入合作社等措施保证她收入稳定,同时通过家庭医生持续跟踪其健康状况,避免其因病返贫。

独龙江乡乡长木小龙说,监测机制已对农村人口实现全覆盖,同时引导有困难的群众通过政府救助平台自主申报。截至目前,全乡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申请困难问题35件,办结率100%。线上监测与线下核查相结合,畅通了困难群众救助渠道,做到“遇困即扶”、动态清零。

生态致富群众增收。刀耕火种、烧柴取暖,曾是独龙族世代沿袭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独龙江乡形成了林下立体生态致富产业,乡亲们像爱护眼睛一般保护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93.10%。

暮春时节,当记者见到70多岁的文面女李文仕时,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编织着像彩虹一样鲜艳的独龙毯。屋旁栽种的樱花淡然盛开,对面的山峰郁郁葱葱。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会见独龙族群众代表时,这位老人曾用独龙语为总书记唱了一曲感恩歌谣。“独龙江这么偏远的地方,总书记都挂念着。”她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李文仕手里的传统手工制品独龙毯,是当地群众的新产业。独龙毯结实耐磨、使用方便,昼可为衣、夜可做被,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物品。下雨天,独龙族妇女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织毯。“卖给游客能卖六七百块钱!”迪政当村村民李玉花说。

思想观念焕然一新。“农闲时,我就做一些定制的实用家具。去年其他村的也来买,卖了2万多元。”龙元村村民龙学祥指着一排快完工的家具自豪地说,现在村民卫生习惯逐渐养成,木碗柜最热销。

龙学祥是村里致富“领头雁”中的一员。在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中掌握木工技术后,他在自家后院建起木工坊,量尺、手锯等工具一应俱全,单是刨子就有五六种。

“群众的思想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说,群众深知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现在几乎天一亮就到地里干活去了。

如今,独龙江峡谷已走出了3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5名本科生,网购微商、移动支付已成年轻一代独龙族群众的生活日常。跑运输、开挖机、办农家乐的技术能人、致富达人不断涌现。

2021年,独龙江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乡信用社存款达5528万元,较年初新增1926万元,增幅53.48%,户均存款超过4万元;贷款2347.89万元,较年初新增406万元,增幅20.88%。全乡机动车988辆,85%以上家庭拥有了机动车。值得一提的是,全乡驾驶员875人,其中女驾驶员就有67人。

太阳照进独龙江

“太阳照到独龙江,金鹿走出老密林;太阳就是共产党,千年古树发了芽……”歌曲《太阳照到独龙江》,表达了独龙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情。“自从独龙江乡1952年成立第一个党支部,独龙族便有了主心骨,世世代代跟党走。”和文宝说。

挂村包组振兴乡村。在半年大雪封山的高黎贡山深处搭建信号基站,危险系数难以想象,维护难度更大。“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家商业公司做这种毫无性价比的事,只有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的决心!”土生土长的独龙族汉子、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怒江贡山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春海说。

在高质量抓好组织振兴这个“第一工程”的同时,独龙江乡党委班子成员推行的挂村包组制度,还针对独龙族群众长期封闭落后的问题,从洗衣、叠被等小事做起,引导独龙族群众改变习惯、提升素质、培育新风,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党员带动群众致富。现在,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学历年龄“一升一降”,每个村班子都有大学生。“我们这里种羊肚菌、重楼,养殖独龙牛、中华蜜蜂,都是党员带头。”和文宝说,独龙江乡把每个党支部都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更多优秀独龙族青年发展为党员。

“我家种了40多亩草果,去年收入9万多元。2015年起,我邀请了拉王夺村民小组2个脱贫群众王志刚和丁荣一起管理草果地,三家人每年一起分享售卖草果的钱。”巴坡村党员、草果种植大户王世荣告诉记者。如今,巴坡村家家都有草果地,去年种植面积约2.5万亩,收入达640万元,户均2.5万元,收入最高的超过了10万元。

一任接着一任干。发生巨变的是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支敢于爬雪山、过藤条、蹚河流的干部队伍,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退而不休,继续奔忙在峡谷山水间。

“我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一名独龙族干部!独龙江乡地块不大,却是祖国版图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龙族人口不多,也是民族大家庭里不能少的一员。独龙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高德荣说。

在巴坡村党建工作室里,一封封入党申请书字迹工整。巴坡村党总支副书记马春龙说,巴坡村全村249户942人中共有99名党员。和文宝告诉记者,2021年独龙江乡有120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目前党员占人口比超过10%,力争到2030年每户至少有1名党员,占比达30%以上。

“云南示范”民族团结进步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字字铿锵有力。

“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关心少数民族群众冷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各族群众平等放在心上,无论民族大小都一律平等对待。”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

独龙江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与经验,是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眼云岭大地,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突出特点作出的重要部署。

王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既是对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云南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殷切期望。我们要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推动云南民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作出示范引领。

近年来,云南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目前已有11个市(州)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3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51个单位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各族群众在城镇和乡村双向流动,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云南还积极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工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项目1036个,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52个,建设85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了《幸福花山》《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一批文艺精品,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实施特色村镇建设项目,共建设了30个特色乡镇、780个特色村寨,其中247个特色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居全国第二。

同时,云南不断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规规章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依法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事件,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云南省民宗委主任拉玛·兴高说,面向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光荣任务,云南将系统谋划统筹实施好“石榴红”交往交流交融工程、“干壮枝繁”中华文化发展工程、“格桑花”边疆团结稳定工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代表作基本情况

作品标题

走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发表日期

2022年8月15日

作品评介

报道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展现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从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修改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等方面,精细描绘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报道主题重大、视野宏阔,层次丰富、逻辑清晰,点面结合、可读性强。

采编过程

稿件采编过程历时3个月时间,前期通过选题策划、素材梳理、提纲拟定等环节确定报道框架,中期作者采访权威部门和多位专家,获得第一手权威信源,深度梳理、总结提炼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成效,后期编辑通过编辑调整、核对校对、融媒传播,更好呈现整个报道。

社会

效果

报道刊发后被中央网信办全网置顶推送,全网总浏览量破1亿次。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知识产权局等业内权威部门微信公众号原文转载,并对稿件给出高度评价。今日头条、腾讯、网易、百度、新浪、搜狐等512家媒体采用或转发,在纸质版刊物形成镇版之作的同时,也迅速产生刷屏之效,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走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202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由第35位提升至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跃居全球第二。

2022年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关键指标稳中有进——发明专利授权39.3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3.3万件;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90.6万件,同比增长17.5%。

2022年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万家,以占国内企业47.8%的数量产生了国内企业63.3%的有效发明专利量,国内企业创新活力强劲。

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及相关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国际规则和标准,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琳琳 董雪 吴慧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202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的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揭示了知识产权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引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时代,有力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修改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由第35位提升至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跃居全球第二。

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多向优,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知识产权工作加速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行动、规划,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加速推进。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作出全面部署。这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份知识产权重要文件,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根据《纲要》,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从《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我国知识产权重大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推动制度建设全面加速,描绘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

立法修法审判,持续夯实法治保障。2020年11月11日,著作权法完成第三次修改。这是该法历次修改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发生变动的条款多达四十余条,有效弥补了法律漏洞,契合快速发展的版权实践,与国际版权条约深入接轨。

过去十年,我国通过编纂民法典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基础性法律依据,修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涉知识产权法律,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出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0》,受访的在华欧盟企业认为,近十年来,中国在起草和实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与保护水平均显著提升。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全国首批三家知识产权法院正式诞生,承担起改革先行先试的任务。

“探索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是知识产权理论界一直以来的呼吁和期盼。”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说。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海南等地设立的知识产权法院,通过审理重大典型案件,确立裁判规则,统一裁判标准,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法庭,构建了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显著加强。

2021年,人民法院受理、审结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双双突破60万件,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642968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01544件(含旧存),比2020年分别上升22.33%和14.71%。

深化机构改革,实现集中统一管理。2018年,我国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类别的集中统一管理。

一位来自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的知识产权基层工作人员,切身感受到了机构改革带来的变化——原本属于科技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统一划归市场监管部门,确保以更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持续提升。

同时,我国全面取消对专利、商标申请阶段的资助和奖励,避免了商标恶意囤积和专利非正常申请,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的良好发展秩序,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由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查处专利、商标等领域违法案件5.01万件,查办侵权盗版案件2957件,删除侵权盗版链接119.7万条,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500余件、7800余人。2012年至2021年,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由63.69分提升到80.61分。

从一首歌曲、一篇文章,到一项专利、一个地理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版权意识、品牌观念愈加提升,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运用获得实际价值。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成为世界知识产权数量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首家用户,首架飞机,首次飞行!2022年5月,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航空产业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C919是我国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自主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攻克了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主动控制技术等100多项关键技术,提交专利申请1万余件。这些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给C919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了重要竞争力。

如今,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迈进,知识产权工作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能够降低人工智能计算功耗的新型加法神经网络、专门处理复杂道路场景的多目标博弈智能驾驶决策方案、提升5G性能的室内外天线部署方案……近日,这些带有大量专利成果的创新项目入选华为公司“十大发明”。

华为公司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说,截至2021年底,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超过20万件,累计授权量超11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关键指标稳中有进——发明专利授权39.3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3.3万件;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90.6万件,同比增长17.5%。

与知识产权配套的相关交易、服务、运营、投资等环节的有序推动,同样激发着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人工智能产业专利交易价格指数为11.74万元,热度1.3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利交易价格指数为23.98万元,热度0.89……2022年7月,上海技术交易所等6家单位联合发布的首个“中国专利交易价格指数”正式发布,并实现月度更新。

专利价值千差万别,定价是技术流转的核心。“我们希望发挥指数‘晴雨表’的作用,帮助技术持有人实现价值、发现价格,进而提高技术流转效率。”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说,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机制正在形成。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被写入《“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推进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高价值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3.3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以空前力度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加强知识产权申请质量监测……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突出高质量引领,加速向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治理方向转变。

营造高效平等市场环境。2022年4月,合肥中院发布了2021年合肥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其中一起历经三年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安徽中青欣意电缆公司(以下简称“中青电缆公司”)经授权取得名称为“电缆用高延伸率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的维权权利。中青电缆公司认为江苏三旗线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旗线缆公司”)生产、销售的一款稀土铝合金电缆产品侵害了涉案专利权。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控侵权产品构成侵权,根据涉案专利的类型、经营时间、规模、被控侵权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销售范围等侵权情节和维权合理开支等因素,按照法定赔偿的上限,判决三旗线缆公司赔偿中青电缆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00万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这一判例,对于解决行业内的实践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我国不断推进法律有效实施,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坚决依法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营造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

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我们通过专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向银行贷款了600万元。”宁国九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及家用电器类橡胶零部件,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振业说,这笔贷款还享受政府部门的利率补贴,比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利率更低,有了足够的资金,企业就有动力研发新产品。

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的提高,正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因草莓种植而闻名的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2007年被授予“长丰草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称号。近年来,长丰县加快完善商标重点保护名录制度,将相关注册商标纳入重点保护范围。如今,长丰县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年总产量突破35万吨,产值达73亿元,形成了“长丰红玉”等多个自主品种。

各地积极利用知识产权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当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如火如荼,对于数字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新要求。

“截至2021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达97.7万件,是2016年的2.8倍,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比重达35.2%。”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新兴技术领域专利储备的进一步增强,支撑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万家,以占国内企业47.8%的数量产生了国内企业63.3%的有效发明专利量,国内企业创新活力强劲。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改革试点范围由12个省份拓展到20个省份,使用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地理标志产业规模扩大。

一系列核心指标表明,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益、管理效益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我国正在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及相关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国际规则和标准,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共享全球知识产权发展红利。2022年5月5日,零点的钟声甫一响起,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的3件外观设计,便搭乘海牙协定“新航线”,开启了国际申请与保护之旅。

这一天,《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以下简称“海牙协定”)和《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正式生效,标志着我国向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迈出坚实步伐。

海牙协定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重要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之一,与《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专利合作条约》共同构成国际工业产权领域三大服务体系。

海牙协定,为创新主体提供了简捷高效的外观设计国际注册程序。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份国际申请、使用一种语言、支付一种货币,就可在多个缔约方申请外观设计保护,为中国设计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强劲的助力。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任声策认为,目前,国内创新主体的国际化发展正在由“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加入海牙协定,有助于吸引更多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创意进入中国市场,推动国内创新主体在国际大众消费品、创意设计等领域加速发展,助推中国制造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获得世界市场更多认可。

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加强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说,近年来,人民法院持续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受理、审结知识产权案件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了权利人利益,彰显了人民法院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决心和信心。

2020年4月28日,在中国签署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生效,为保障各国表演者著作权作出了中国贡献。

2021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实施,许多国家名优农产品被列入受保护地理标志,众多地理标志产品实现高水平互认互保。

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布局实现双向加强,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专利申请公开量和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29.4%和15.3%;沿线国家在华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8.1%……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得益于国内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持续强化,也得益于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国际知识产权规则。

2022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印发《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这一方案明确,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20个左右的城市(地区)完成建设工作,经评估认定为示范区。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窗口,对于提高国际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一方面可以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帮助各类市场主体“修炼内功”,全面提升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展示我国政府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内外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同等保护的立场,进一步敞开大门,欢迎全球企业来华投资创业。

面向未来,奋力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我国将坚持走国际合作开放发展之路,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学习者、遵循者向参与者、引领者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多有力支撑,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