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了六月份,在中国便会有一年一度的高考,到了高考成绩出来后,各省各市便会涌现出一大批所谓的“高考状元”,我们都知道高考是一种选拔式的考试,属于高校招生考试,也就是说,“高考状元”们都是高中起点的准大学生。

时光回溯到古代,在古代也有一种选拔式的考试,不过他的名字不叫高考,而叫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并不是自古就有,科举考试的出现一开始源于隋朝,隋帝开科之后,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隋唐初年的门第观念依旧很重,而且门阀势力强大,隋唐皇帝通过科举考试,把选官制度的衡量尺度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从而对那些曾经依靠父荫和祖辈余泽的纨绔子弟以及他们身后的门阀势力进行了大幅削弱。

在武周年间,武则天登基之后,大肆迫害忠于李唐的旧臣,除了运用酷吏政治消灭他们的肉体,还通过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豪门政治,而大量任用寒门子弟,使得唐朝一度出现了将军从悍卒中选拔出,宰相从寒门良才中选出的现象。

到了唐朝末年,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呼风唤雨的许多豪门大族纷纷在大唐朝廷配合科举制多年的削弱下变得弱不禁风,逐渐式微,为后来在朱温篡唐这一出历史大戏中,被顺手给彻底从肉体给消灭了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尔等自比清流,宜投掷黄河,永为浊流。

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变得更加完善,几乎接近完美了——公平公正,流程公平,结果公正,这些措施就连十九世纪的英国人见到了都说好。科举制也是一种选拔式的考试,只不过如果把它给考全过了,那就可以得到做官的资格了。

科举考试当中的最后一关是殿试:皇帝亲自主持、重臣作陪。如果做了第一名的话,首先证明了实力——全国第一,朝廷权威认证;其次证明了足够的好运气——皇帝认可大臣也认可,这可不容易,毕竟能被大家都喜欢是一件很走运的事情。

做了状元后走马游街、一日观花乃至受到万人敬仰这些都是基本操作,不值一提,真正的好处在后面呢,成了科举的状元的你就是当时的帝国之子——都不能说是万中挑一,中国上下千年历史,状元不过数百人。

状元郎是一个什么概念?那意味着你首先可以进入翰林院,从事一些清高的职位,随后大概率会担任皇子们甚至太子的讲师,在极短的时间后百分百进入中央正部堂任主官,运气差一点可能会在尚书位子上呆的久一点,运气稍微好一点那便无疑就是丞相候选人,出将入相从来不是状元郎的梦想,而是正常流程。

换算到今天,也就意味着,有一个人,他参加了一场考试,这场考试非常复杂,全国只有达到标准的人才允许参加,考试过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全程关注,并且最后由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共同选出第一名,这个人就是这样的第一名,这样的第一名接着被国家元首任命在自己身边担任厅级干部秘书文秘工作,之后直接调到中央某部担任副部级的高官,积攒了点经验后马上变成某部部长,接着以一种相对坐火箭的速度直接升到副国级乃至正国级的位子上,接着等之前那个政府首脑退休,你就是下一个候选人。

与高中起点的准大学生高考状元比起来,似乎,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如果硬要给状元一个学历,那么我认为,一个多专业研究生学位并且有某政治学博士学位这样的学历方才合适他的身份。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