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是古代朝廷为了录用贤才所举办的一种考试,对于大多数的学子来说,科举考试是其必须经历的一场考核,俗话说:能者上,平者让,弱者下,在这种考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少的读书人为了能够考取功名,寒窗苦读十几年,可是能够中榜的人依旧是小众。

举人和进士都是科举考试等级的一种称谓,虽然科举考试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但是隋唐时期的举人和明清时代的举人,有着很大的区别,隋唐宋时期的举人都是由地方直接推举赴京城赶考,只有到了明清时期,举人才是真正的凭借笔试考出来的。

不过对于明清时候的举人,其实已经是才高八斗了,在清朝时期,小说家吴敬梓曾写过一部小说,即《范进中举》,就是为了表现考上举人的难度,至于更高级别的进士,可谓是难上加难了,那么大多数的举人,在没有能够考上进士之后,又到哪里去就职呢?其实举人能够去的地方也很多。

大多数的举人,在考试失利之后,都会去一些小地方任职,多为县丞、主薄之类,也就是县令的助手,不过这其实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能够辅佐县令办公,自身就能够增长不少的学识。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下令修撰《四库全书》,因为《四库全书》的数量巨大,翰林院以纪昀为首的修撰官人数不足,为此乾隆下旨,从科举考试中举的学子中,抽调有才华之士,入翰林院协助修撰官们修书,其中戴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戴震学富五车,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

在《四库全书》修撰完成之后,乾隆亲命戴震进殿面试,之后加封进士,最后官拜翰林院庶吉士。

无独有偶,除了戴震能够鲤鱼跃龙门之外,从举人出身的官吏还有不少,其中一位就是海瑞,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右佥都御史,卒后获封太子太保,海瑞年轻时,同样是一名不得志的举人,曾经两次参加会试都功败垂成,最后海瑞做了一个教谕(古代的教师),但是海瑞的才华却从这个岗位开始展现。

经历了8年漫长的教谕生涯之后,海瑞被任命为当时汝安知县,此后的海瑞,凭借着自己刚正不阿的意志,平步青云,成为了当时最有为的臣子,并且曾担任像应天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

不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有一部分学子,即使获取了举人的头衔,但是在其后的人生中,却命运多舛,在考试结束之后,因为没有得到当地府衙的认可,即使是担任教谕,县丞都没有机会,这些书生大多数因为没有过硬的技术,无法从事相应的职业,如果家庭富裕者,则继续寒窗苦读,如果家境较差者,则大多数靠卖稿为生,尤其到了晚年,落魄潦倒者比比皆是。

举人这个头衔,是古代许多的学子梦寐以求的称号,虽然没有进士那么光辉,不过也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认可,但是这并不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代表,因为纵观多年的历史变迁,往往影响后世的作品,多数出自于默默无闻的平凡人之手。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