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韬 本报通讯员 李梦茹
4月20日一大早,走进位于武陟县城和平路上的一处不足30平方米的门面房,小小的店铺被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和家用电器挤得满满当当,屋内一张木质桌子上摆满了电视机、收音机等故障电器,王国富就在拥挤的环境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年62岁的王国富是武陟县大虹桥乡李马蓬村人,他思维敏捷,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虽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腿脚不便,但从小他就自强自立,爱学习、爱思考、爱钻研,热心帮助人。四十多年来,在他手里“起死回生”的家电早已多到数不清,提起家电维修员老王,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王国富刚从事这个行业时,还是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子。“我在阳城高中上学时学的是维修技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是个残疾人,老师也特别照顾我,毕业后就推荐我去县电视台做维修工,20世纪80年代赶上‘下海潮’,我萌生了自己‘单干’的想法,靠着这个技术在县城开个维修铺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生活也有个奔头。”忙个不停的王国富朗声说道。
自那以后,家电维修小铺便成了王国富一家人的营生,有活的时候就忙碌,没活的时候就看书自学技术。靠着维修家电挣钱,王国富一家在县城买了房,落了户。在他眼里,家电维修与其说是个技术行业,不如说是个便民利民的服务行业,因此修理家电得动脑子,不能马虎。
一开始,王国富修的大多是录音机、电风扇之类的常用电器,这对他来说很轻松,但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爱钻研的他遇到没修过的电器,总是先查资料,再对电器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分析,随后才动手。靠着诚信和精湛的技术,王国富获得了顾客的认可慢慢积攒下了好口碑,来找他修理电器的人越来越多。
“这就是我的工作,各种旧电器的大小毛病,只要送过来都能修好。有时遇到一些家庭生活困难的,也会照顾一下,咱能少收费就尽量少收费,就当回馈社会了。”忙了一上午的王国富放下手中的活计,顺手关掉了一旁的台灯,打算休息一会儿。
家住木城街道西街村的詹小可就是王国富照顾的对象,临近中午,她提着坏掉的排风扇走进了王国富的店里。“这排风扇还是很新的,扔掉的话觉得可惜,修理一下还能继续用。”詹小可笑着对记者说,“我和老王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平时家里坏掉的小电器都会拿过来,他人很好,经常免费帮我修理,我很感谢他。”
接过排风扇,王国富仔细捣鼓了一番:“小毛病,就是线路有点接触不良,已经修好了,不用掏钱,拿走吧。”
几十年的维修经验,让王国富赢得了不少回头客,他早已对自己的工作轻车熟路,他热情的性格也让他在维修中结交到了许多朋友。“虽然这门手艺活赚头少,利润不是很高,但是我也不会转行,现在也还没有到休息的时候,趁着眼睛还好使,还想再多干几年。”休息片刻,王国富又开始投入到工作中。
如今,这份工作对王国富来说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养家糊口,它更是一种留恋,留恋着熟悉的生活、掌握的手艺,以及维系了几十年的老顾客、老朋友。闲暇无事时,老友们都会到店内坐坐,三三两两,闲谈打趣,既是生活,也是烟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