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参与的比赛,是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项目。考题则是根据裁判给我们的工程图进行设计、建模,并按照所给的零件图形进行优化和创新。”在近日开幕的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参赛选手沈昊告诉第一财经,掌握这项技能的关键是精确设置各项参数,这决定了实体物品表面颗粒度的清晰与粗糙程度,“我们会将这一技能用于复原飞机叶片、汽车保险杠等零部件”。

据记者了解,作为上海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此次大赛共设16个赛区,109个项目(覆盖制造与工程、信息与通讯、运输与物流、结构与建筑等技术领域),1076名学员与社会选手参与。

在职业技能比拼下,未来“大国工匠”的人才教育模式如何优化?发展与就业前景又如何呢?

当前,职业技能人才所掌握的技术领先性、含金量正在进一步提升,这背后则需要企业合作、意识教育、政策设计等一系列内容作为支撑。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在2022年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等级证书的高技能人才有3.1万人。据上海市人社局去年底发布的信息,2021年,技能人才平均工资为14.83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4%,增幅为近3年最高,比上海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3.68万元)多1.15万元。其中,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等供应业的技能人才收入居前。

“以信息网络与布线项目为例,其所覆盖的多个基础施工、布线、检测等技能,既要能够自主设计及安装,又要能符合国际公认标准,在航空军工、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底层技术。”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上海选手培养基地专家组长、教练组长彭雪海告诉第一财经。

谈及技能人才的后续就业,作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彭雪海表示,一方面,学院会根据学生情况向合作企业定向进行人才输送;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后逐步晋升为行业资深工程师后,还能定期回学院带教,反哺年轻学生的职业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职业教育、就业的良性循环”。

职业技能人才同时也需应对转型。“以数控领域为例,我国在数控相关设备上的国产化率和普及率已越来越高,加工精度也提升至毫米级,这就急需一批数控加工、操作等领域的技能人才。”数控高级技师、上海申华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校长周为鑫在大赛现场告诉记者。

“复旦微电子等集成电路企业中,都有经过我们培训并输送就业的数控领域职业技能人才。”周为鑫说,下阶段技能人才需要转型升级,包括掌握与数字化平台控制、风控等相关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技能人才踏上岗位后能入行更快”。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副校长金玉林告诉记者,对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育,院校所给予的是理论知识的标准化方案,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通过技能人才领域的国赛、世赛来历练,通过比赛,理论知识可以与能力融合,学生能接触到更高层级的标准,拓宽知识面,也能促进技能的再提升。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此次承办了CAD机械设计、工业机械装配、钳工、原型制作、无人机操作与维护等5个比赛项目,“这些技能在一些国家重大战略新兴行业中都分别有应用场景。”金玉林说,学校的学生不担心就业,“目前对于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每到就业季学生平均都会有6~7个岗位的选择,余地还是较大的”。

金玉林告诉第一财经,学校如今更重视将职业教育与培训前置,“一方面,在教材与课程制定过程中,我们进行校企合作,包括规定老师、学生进企业学习与操作的时间,以此来弥补产教融合中的一些缝隙;另一方面,我们与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联系,在学习阶段就组织学生去到优秀企业参观和实践,方便双方了解,也推进了招生、招工的一体化”。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