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胡明峰

通讯员 李立 邓颖

近日,省工信厅公示《2022年度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督查激励成效明显地区拟入选名单》,溧水入选为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此前,溧水曾入选2019年度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四年两度受省督查激励,溧水制造业蹚出了怎样的创新转型路子?又有哪些启示?

作为南京市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溧水坚持以制造立区、产业强区,步履铿锵。连日来,记者走访溧水多家制造业企业,探寻具有溧水特色的最新实践。

转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担当主力军

溧水从制造起步,因制造而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溧水农用车、活塞环、日光灯、碳酸锶、苎麻制品“五朵金花”享誉大江南北,大批制造业企业在此生根。一个郊区“后进生”,由此打牢成为“示范生”的底子。

如今,溧水制造的名头依旧响亮。在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长安汽车首个新能源智能个性化定制示范工厂已经建成。生产线上正忙着试制新产品,预计今年二季度即可上市,长安深蓝首款SUV将在此生产,有望成为南京新能源汽车的一张新名片。此前推出的新车型,已受到市场上广泛欢迎,供不应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前溧水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早在2013年,溧水便赋予其“全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定位,长安则是关键“落子”之一。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溧水面临着“如何迎制造而盛”的新课题。“单靠传统制造业肯定难以为继,转型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在必行。”溧水区工信局分管负责人胡飞说。

驾车行驶在“横空出世”的16公里长新能源大道上,别有一番新景象——两侧星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企业欣欣向荣。目前,溧水集聚了金龙、长安、欣旺达、蜂巢等产业链企业219家,车型覆盖了从乘用车、商用车到重卡、轻卡以及工程车辆等专用车领域,去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超410亿元,占南京市比重超30%。

布局未来,全区逐渐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等主导产业。引凤须当先筑巢,面对日益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空间,溧水得啃下近万亩低效工业用地的“硬骨头”。《溧水制造业“腾笼换凤、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三年行动计划》顺势而生,落后产能淘汰、低端落后企业处置、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单去年便“一企一策”整治提升61家低效企业,完成低效闲置用地处置2507亩。

产业生长有了更广阔空间,激活一系列连锁反应。2022年,溧水区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上升至86.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上升至50.4%。先进制造业份额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三年实现大幅攀升,达到43.9%。

突破:

实体经济家底愈发厚实稳重

在溧水经开区,欣旺达动力电池南京基地产线一派繁忙景象。“今年将力争实现超百亿元产值。”南京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监田炜说,新项目也将接连投产,届时会进一步扩充产能。去年,欣旺达实现产值增长338%,接近百亿级大关。

“这将是溧水第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溧水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孙谦难掩心中激动,“到2024年,溧水经开区将建成千亿级园区,欣旺达是强大助力。”

一砖一瓦垒砌,溧水制造业的“盘子”越做越大。“全区已拥有欣旺达、西门子两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此外,还有157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溧水区工信局运行科科长刘耀晨说,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带动十分明显,去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实现增速15.4%,位列全市第二。

今年,溧水还编排南京市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967.85亿元。一季度集中开工的36个项目中,有3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90亿元、税收13亿元。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筑牢实体经济家底,既要看到量的合理增长,也要保证质的有效提升。“过去全区面临制造业企业多而不强的瓶颈。”刘耀晨认为,唯有“质”与“量”并举,才能顺利破局,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创新转型,进阶突破,溧水制造业从何处挖掘潜力?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艾布纳,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专注自主研制微孔浸渗密封剂及智能化浸渗设备,主导产品可回收浸渗密封剂实现市场占有率达60%,稳居国内行业第一。”南京艾布纳密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产品补齐了国内航空、船舶、汽车动力系统浸渗密封产品长期依靠国外进口的短板,填补了国内产业链中高端浸渗密封材料的空缺。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为持续壮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后备军团”,溧水建立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小巨人”三级培育库。2022年,溧水成功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实现又一个“零的突破”。目前,全区已累计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

趋势:

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发展主流

紧扣市场需求,锚定发展目标,溧水制造业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溧水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不约而同做同样一件事: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是溧水经济发展的根本,众多企业也借此兴盛。但是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满足客户更高要求,保住甚至获得更高市场占有率,考问着政府和企业。

在江苏本川智能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臂和自动化设备完成生产,物流小车在厂房内穿梭不停,公司投用的智能化产线可月产4.5万平方米印制电路板,实现产能翻番。

而企业更为看重的,是深层次的蝶变。“对于电子元器件而言,智能工厂的交付表现、品质表现、制程能力更有保证,客户也更为认可。”本川智能行政总监杨晓晖说,企业竞争力得到加强,产品也逐步走向定制化、高端化。

“智改数转是一条可行路径。在溧水,拥有这样需求的企业很多。”田炜说,欣旺达与点链科技合作构建的云边端一体化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吸引了不少溧水企业来此学习借鉴。

企业“自我革命”,政府“服务到家”。溧水实施“互联网+工业制造”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推广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试点示范。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中小企业常常受阻于资金难以实行,溧水便推出免费诊断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个性化、阶段性改造,单去年就服务301家,位列全市第一。

在全域推进智改数转的同时,近两三年来一个新趋势在溧水逐渐发展。去年底,南京飞燕活塞环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溧水第一家“全电工厂”。这家溧水老牌的“五朵金花”之一,创新进行绿色节能改造,把生产、生活所需的传统能源全部用电能替代。飞燕能源管理负责人董云说,公司利用厂房屋顶、闲置空地建设了光伏电站,年发电容量可达4.5兆瓦,公司全年替代电量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万多吨。

今年初南京发布的未来产业中,对储能与氢能做出规划,溧水是其中布局的重要一环。“蓝图”变现,溧水实践已经在路上。

3月28日,溧水成立全省首个“政企联合办理、多市场主体参与、服务流程一体化”智慧能源服务中心,目前已筛选出60户潜力企业,将进一步结合用户需求响应具体场景,针对性形成“一户一策”储能项目应用方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