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价再维修,不划算就建议换新的
家电维修铺里的“良医”
记者将报道过以及市民推荐的店铺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推荐理由
周师傅人很老实,不像一些师傅乱报价钱,收费特别实在,手艺也很不错。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物以稀为贵,能够买得上家电产品的家庭少之又少。一旦坏了只能找师傅维修,于是家电维修行业悄然无声地兴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能力不断增强,维修不再是人们的第一选择,家电维修生意开始一落千丈,家电维修师傅们纷纷转行,可也有不少人选择坚守,周华敏便是其中一位。
记者探店
先定价,让家电维修不再是一潭“深水”
周华敏的店铺位于路桥区下里桥东路,店面不大,里面堆满了各种尺寸的电线和零件工具,桌上和柜子上摆放着冰箱、电视机、微波炉等各种老式家电,地上则有好几个工具包,是周华敏“吃饭的家伙”。
“这台电视机历史久远,我刚开店没几年时回收的,估计有20多年了。”周华敏表示,自己没有开展回收家电的业务,但是看到这些老物件总是忍不住想留下。“时代变化多快,像电视机之前这么大、这么重,现在越做越薄,画面却越来越清晰。”
“周师傅,过来帮我抬一下冰箱吧,这两天一直断电,你帮我看看是哪里出问题了!”听到客人的声音,周华敏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小步跑过去,和运货师傅一起将两台冰箱搬进了店里。
记录下客人的联系方式,周华敏开始对冰箱进行初步检查。“首先要确认具体问题是什么,应该要怎么维修,然后就可以和顾客沟通了。”周华敏解释,家电价格有高有低,维修有时候不划算,所以要先询问顾客是否接受维修的价格。“像之前有个客人要修冰箱,压缩机坏了,冰箱买来就两三千元,修的话要花上小一千元,太不划算了,我一般会建议换新的。”
永远对顾客秉持真诚态度的周华敏收获了大部分客人的好评。“周师傅收费特别实在,手艺也不错,所以家里的电器有点小问题,我都来找周师傅。”市民李女士是周华敏的老顾客,她会把自家和姐姐家的电器一起拿过来维修。“不用多问,不用盯着看,他的为人大家都知道,一等一好!”
小店故事
只要有人用,夕阳产业就不会落幕
周华敏最早是一位建筑工人,但他认为体力活是青春饭,还是要学一门手艺才能解决温饱问题。于是23岁的他辞去了工作,来到温州的一所技校学习家电维修。
“学校只会教修冰箱和电视机这种大件的维修方法,像小家电都得自己摸索,所以我毕业后就去店里当了学徒,等到掌握技术后我就出来开店了。”周华敏说,当时家电维修行业正当红,他的兄弟、妹夫和他一样开了家电维修小店,生意都算红火。
可好景不长,随着家电价格逐渐变得平价,且品牌保修的售后业务越来越广泛,家电维修行业遭受到不小的冲击,成为大家嘴里的“夕阳产业”,许多师傅开始转行再就业。
但周华敏坚信,家电维修市场不会消失,维修师傅依旧有生存空间。“只要家里还在用家电,就有维修的需求。”
“每到夏天就是我们最为忙碌的时候,尤其是六七月份,空调最容易出问题,所以我经常五六点就上门维修,得忙活到晚上十点多。”周华敏说,夏天空调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制冷不成功,原因一般是制冷液不够,只需要加入适量的制冷液就可以。
“像这样的空调维修单子,夏天平均每天能接到二三十单,收费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一般是在100元到180元之间。”周华敏说,为了扩大业务,如果顾客有清洗空调的需求,他也会接下。
记者手记
很多市民可以感觉到,随着城市发展,打开手机找一家奶茶店、订一桌饭菜、点一份外卖变得越来越容易。然而,修鞋、补胎、配钥匙等微小的便民服务,却越来越隐于现代城市人们的视野。
“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是城市商业的“毛细血管”,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便民小店。
近年来,为寻找保障民生和城市管理之间的平衡点,为小摊贩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同时满足差异化的消费诉求,也有不少地方成立了便民服务点。比如说,仙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城区资源规划闲置地块,开发“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10个,为城市增添烟火气。
这段时间,晚报邀请大家一起完成的台州小修小补生活地图正在不断扩大,记者将报道过以及市民推荐的店铺进行了整理,并绘制成图,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保存收藏。
记者 杨梦倩 文/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