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书 2023新版均已发行 ,点击链接看简介
也可加微信购买: 牛老师 736491854
距离2023年高考越来越近了
你还能做什么?
今天,一起来看看
综合题题型与突破
一、审题
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
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
(一)审考点
审清题目是叙述性问答题,还是分析性问答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间的区别,避免出现错答。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二)审关键词
开放性试题中的关键词通常有三处:一是条件词,二是中心词,三是某些关键的修饰词。
(三)审时间
审题时应注意正确理解材料的时代背景。
(四)审空间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关区域定位的内容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只有准确确定其空间位置才能有效地回答有关问题。
(五)审图名、图例
现在的高考试题基本上形成了“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模式。读图分析时,首先要读图名,图名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问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六)审坐标数值
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如对比柱状图,不能只看柱的高度,还要看清纵坐标的单位数值。
(七)审图中隐含条件
(八)审题目内容与复习内容联系
试题中的求答内容无论以何种面目和形式出现,都必然是考试大纲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即使材料新颖而隐晦,甚至游离于考纲显性知识点之外,但在考试说明中仍可以找到它相应的位置。 (匠心地理综合整理)所以,联系复习内容,可以诱发联想,启发思维,找到学科知识的对应点,有利于提取相关知识点,以便破题和答题。
(九)审分值大小
综合题均有相应的赋分规定,每一设问注明分值,实际上就是为考生确定了答题要点,一般每个要点2分,若该题分值8分,则至少回答4个要点。
二、解题
解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答题范围和要点。解题的能力要求处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这一步骤容易被忽视)
解题要领:展开联想、求助图示、排列要点、建立解题思维模式:“……特征”类、“……分布特点”类 、 “……区位条件”类、“……形成原因”类 、“……影响”类 、“……措施”类。
(一)常见“地理特征”类的思维模式: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分布;海拔高度,地势特点。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雨季长短。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落差与水能。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补给。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
城市化特征:水平、进程、起步、城市等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分布特点类。
1.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如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等; (匠心地理综合整理)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描述角度:分布是否均匀,哪里多,哪里少。
2.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读图时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沿途的变化和事物的走向。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等值线类的还需说明量的大小。
3.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范围。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图时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描述角度: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
(三)区位分析类。
1.人文地理区位选择的分析原则。
(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眼光;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①经济位置要素——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②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 (匠心地理综合整理)
③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④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政治(民族)、国防。
(2)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
(3)因地制宜原则 ——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
①语言表达要因地制宜。
②注意地域的特殊区位。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
①自然要素的改变。
②社会经济要素的发展变化。
2.人文地理区位选择高考设问类型分析。
(1)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 ——区位布局定了以后作出评价。
(2)分析某类最佳区位的选择——区位布局之前作出区位选择。
(3)分析某区域某类布局的条件、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4)分析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高考人文地理区位选择的类型分析。
(1)农业区位分析。
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②某区域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分析。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③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地价(地租)与运输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集约型农业接近城区,离城市越远,经营越粗放。
(2)工业区位分析。
经济位置因素
自然要素
经济要素
社会要素
环境要素
相对位置
土地
水源
土地租金
资源配置
交通通信
市场容量
科技教育
劳动力
社会协作
政府政策
工农业基础
发展历史
国防需要
个人爱好
工业惯性
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
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②某区域某工业区(带)的区位分析。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影响的区位不同。
③某区域某工业部门区位分析。
④某工业微观区位选择。
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角度”采点。
(3)城市区位分析。
①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要素。
自然要素
经济要素
社会要素
新要素
地形;气候;河流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交通
政治;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国家政策
地形;气候;河流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交通
政治;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国家政策
②某 “点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城市形成
多与自然条件相关
地形平坦;气候优越;水运、水源便利;矿产丰富等
城市发展
多与经济壮大相关
政治地位变化;交通的发展;经济的开发等
③某 “面状”城市带(圈)形成区位分析(宏观分析)。
④某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区位分析(微观分析)。
⑤某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分析。
——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
(四)形成原因类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从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来分析。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物质多少、大气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3)地面状况——物质组成(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海陆差异、地形、洋流、水域、森林。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 (匠心地理综合整理)烟尘增多削弱太阳辐射;改变下垫面,植树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与建造大型水库起到的作用相似;释放人为废热,如城市热岛的形成。
2.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滨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3.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
(1)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高压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控制一般少雨;低压带、西风带控制一般多雨。
(2)天气系统因素:低气压、锋面过境时多雨,高气压控制时少雨。
(3)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地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地区降水少。
(4)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匠心地理综合整理)水量的大小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水量等有关;落差大小与地形有关。如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的主要原因一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二是地处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三峡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一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河流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二是地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5.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二是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等地貌,防止诱发水库地震;(匠心地理综合整理)三是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占粮田和村镇。
除上述原因分析外,还有河流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石油资源、水资源紧张等原因的分析。请大家在复习中认真地加以总结、记忆。
(五)说明影响类
“说明影响”的设问结构:( 甲)对( 乙 )有哪些影响。
“说明影响”分析的模式:从“概念的内涵”切入,再展开分析。
说明对湖泊的影响从湖泊的概念:湖泊面积、湖泊水量、湖泊水位、湖泊含盐量、湖泊水质、湖泊生态环境、湖泊功能等来说明。
(六)治理措施类
重要的有洪涝灾害、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不足、石油资源短缺、各项污染的治理,这些在讲义中都有总结,大家在复习时要进行总结、记忆,记忆时注意原因与措施的联系,注意措施的分类,如解决资源问题的开源与节流措施、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等的区别,以适应高考问题具体化回答的要求。
三、答题
答题是把解题中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或图像方法表达出来。基本要求是清楚、准确、简明、完整、有序,答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术语,其能力指向是描述或阐述、论证问题。
答题要领:层次分明、运用术语、表达完整。
注意的答题技巧。
回答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审题和表达。为了使开放性试题得分更加保险,下列的几点技巧是必要的补充。
(1) 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自露马脚。 (匠心地理综合整理)如下题:台湾为什么多地震?如果你不清楚台湾位于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模糊答法如下“台湾在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定“台湾位于印度洋与亚洲板块之间……”。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要自始之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如果要求回答最主要等类似问题,就只能简明扼要地回答。
总之,考生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审题、表达等造成的非水平性失分,才能在试卷上真正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使自己摆脱“腰缠万贯的穷光蛋”的尴尬。
表述要求:
条理性:条理层次分明,分析准确到位。
逻辑性:因果关系对应,逻辑推理自然。
简洁性:文字简洁明确,答题要点了然。
具体性:具体分析问题,切忌泛泛而谈。
准确性:运用地理术语 ,表述严谨规范。
转载自匠心地理
高三有需要助考50天课件和视频的老师,请加下面微信:
高一、二有需要课件的老师,请打开下面链接选择自己需要的课件:
新教材必修一课件:
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一22个地理课件合集
新教材必修二课件:
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二21个地理课件合集
新教材选必一课件:
选必一,地球的自转,这样讲很炸裂 !
选必一,地球的公转,这样讲太神奇了!
坚持地理,不发和地理无关的东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